- 主题:传统外资车企为何不搞增程?
ceo可能是最有冒险精神的那个人了 下面的层级太多,才是固化的根源 比如现在vw已经打了鸡血了晚上开会周末开会假期开会,问题是效率实在是低,人家会上当场撕逼的事情,他们要提前开两三次沟通会把撕逼的事藏起来。思维完全不同。
【 在 g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车企都是百年老店,一堆职业经理人,没有创业精神。
: 经理人拿着高薪,企业不是自己的,也不怕败光。一般经理人爬到CEO级别,年纪已经50+,接近退休,说难听点就是混日子。
: 如果是创始人在经营公司,必然立马跟进最新趋势,否则竞争不过,身家就没了。
: ...................
--
FROM 101.82.109.*
日常搞了一款只有两度电池的增程车,好像卖的不太好
--
FROM 118.186.5.*
【 在 g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车企都是百年老店,一堆职业经理人,没有创业精神。
: 经理人拿着高薪,企业不是自己的,也不怕败光。一般经理人爬到CEO级别,年纪已经50+,接近退休,说难听点就是混日子。
: 如果是创始人在经营公司,必然立马跟进最新趋势,否则竞争不过,身家就没了。
: ...................
有道理
--
FROM 218.4.206.*
市场上好卖的就一家吧?
而且好卖也不是因为增程,而是错位竞争吧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市场证明了增程车好卖啊
--
FROM 114.242.179.*
19年买第一批理想one的那些人,现在还好吗?
那批三缸机现在如何了,怎么没人反馈呢
--
FROM 114.242.179.*
你看本版某教授,很好啊
【 在 Canon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19年买第一批理想one的那些人,现在还好吗?
: 那批三缸机现在如何了,怎么没人反馈呢
--
FROM 180.172.64.*
BYD也没搞增程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外资车企插混纯电不好搞,但增程应该好做吧
: 理想没啥积累的新势力都做的风生水起,
: 那些bba大厂为何不搞呢?
: ...................
--
FROM 27.27.237.*
没人拍板搞 没驱动力 混完就退休了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外资车企插混纯电不好搞,但增程应该好做吧
: 理想没啥积累的新势力都做的风生水起,
: 那些bba大厂为何不搞呢?
: 增程对燃油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啊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Pro」
--
FROM 101.69.163.*
这玩意儿是商学院讨论的经典话题
即,公司已有一个主营业务,现在要通过技术革新、产品改进等方式发展新的一摊业务去取代原先的主营业务,这个新的摊子需要海量的资源投入(需要现有主营业务不断给他输血),并且市场和现有主营业务大幅度重叠(是用来取代现有主营业务的),现在的问题是,该公司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基本上,从现实中的很多案例看(柯达的数码相机业务,诺基亚的新智能机业务,还有很多),想从内部孵化这个新业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排除个别例外),喝着人家的奶然后去取代人家,这无异于吃饭砸锅啊,一定会受到重重阻挠;通过外部孵化的成功概率大一些,即由一个独立实体来做这个新产品,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来控制这个新实体。
说到底是个利益问题,让做油车的这些人去扶持一个电车产品线来革自己的命,这个违反了基本的人性。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外资车企插混纯电不好搞,但增程应该好做吧
: 理想没啥积累的新势力都做的风生水起,
: 那些bba大厂为何不搞呢?
: ...................
--
FROM 129.227.142.*
毫无疑问,不是不搞,就是搞不出来。
大众的车机系统花了好几百亿美元,做出了一坨粑粑,ID系列死机、黑屏、功能几乎等于没有。
最后没办法,把德国整个软件团队裁了,放到中国合肥研发最终才勉强搞定不死机。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外资车企插混纯电不好搞,但增程应该好做吧
: 理想没啥积累的新势力都做的风生水起,
: 那些bba大厂为何不搞呢?
: ...................
--
FROM 167.2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