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浅谈车载动力电池安全(1):从宁德811到弹匣电池,“不自燃”还有
所以现阶段主流电芯厂家都无法商用量产,并把时间点放在了2025年。中科院物理所、清陶、辉能等初创电芯厂家第一阶段量产的固液混合产品也只是用于特种电子领域。
蔚来在PPT中发布2022年将这项技术量产用于车载动力电池领域,这个挑战性还是比较大的。
【 在 Resiw 的大作中提到: 】
: 固液混合电池?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的机械失活估计不好解决。。除非牺牲寿命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于811的约束力还不够。
: ...................
--
修改:FHWYSH FROM 112.65.61.*
FROM 112.65.61.*
大牌车企:
电池烧了?
先与保险公司、消防队分割责任,如果无法撇清责任,至多花点费用赔一辆车。
反正烧得多了也不一定会被媒体报道关注。
如果实在烧得太多,并被工信部/国家质监局直接问责,才会启动召回程序。
最后还有供应商来垫底,分担产品召回的费用。
大部分车企在90%的情况下都只是考虑踩点国标即可,在它们的供应链决策中,声誉所占的影响权重很小。车企的经典追问:声誉是什么?能降本还是能增效?
【 在 sevn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好奇,这些车企难道不怕现在卖这些不安全的三元车型,未来会毁了他们的百年声誉么?新势力别无选择,大牌车企用811我简直不能理解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现阶段,大部分车企的策略都是:采用同样的技术框架,在供应链能实现的最低成本边界上,优先达到D1的电池安全层级,如果供应链成本还有上浮空间,则再考虑继续上探达到D2~D3安全层级。
: ...................
--
修改:FHWYSH FROM 122.97.222.*
FROM 112.65.61.*
所谓固液混合电解质不就是锂聚合物电池,早就被宁德时代搞定了,不过都是小容量电池。大容量的不知道。
但是电池封装应该叠片工艺才是王道,毕竟命更重要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浅谈车载动力电池安全:从宁德811到广汽弹匣电池,“不自燃”还有多远
:
: ☆
: ...................
--来自微水木3.5.10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7.130.221
FROM 175.167.130.221
要将电解液固化技术从特种电池迁移到车载动力电池,还有很多技术难点,各家电芯企业包括宁德目前都是无法在车载动力电池中量产这项技术的。即使是在特种电池中,宁德的电解质固化技术的完成度也要低于中科院物理所和清陶的量产产品。
叠片工艺是现阶段可行性较高的能够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途径,但是宁德在这方面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其它主流电芯厂家——因为在2020年之前,宁德把绝大部分的生产线都押注在了卷绕工艺上,如果要转向,它前期的资产损失很大。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谓固液混合电解质不就是锂聚合物电池,早就被宁德时代搞定了,不过都是小容量电池。大容量的不知道。
: 但是电池封装应该叠片工艺才是王道,毕竟命更重要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修改:FHWYSH FROM 112.65.61.*
FROM 112.65.61.*
宁德时代的问题,消费者才懒得关心。坐等叠片锂聚合物电池的上市。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将电解液固化技术从特种电池迁移到车载动力电池,还有很多技术难点,各家电芯企业包括宁德目前都是无法在车载动力电池中量产这项技术的。即使是在特种电池中,宁德的电解质固化技术的完成度也要低于中科院物理所和清陶的量产产品。
:
: 叠片工艺是现阶段可行性较高的能够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途径,但是宁德在这方面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其它主流电芯厂家——因为在2020年之前,宁德把绝大部分的生产线都押注在了卷绕工艺上,如果要转向,它前期的资产损失很大。
: ...................
--来自微水木3.5.10
--
FROM 112.4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