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Elon Musk这么吹牛,要是某些品牌得被喷死吧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嘴炮二:之前媒体分析 Model 3 和 Model Y 零件共用率高达 70%,但实际不然,从零件数量来看共用率 25%。虽然两部车的前副车架共用,但前悬架各个摆臂、转向节、制动零件的规格都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 Model Y 的整车高度增加,转向节高度需要随之增高 20mm。另外,Model Y 比Model 3 轮距增加了 56mm,这远远超过车轮自行调整的范围,所以 Model Y 的摆臂也得加长。
不过从零件重量而言,两部车的共用率达到了 65%,但这并不具备参考性,因为另外那 75% 数量的零部件需要重新开发。
嘴炮三:在 Model Y 上市之前,马斯克一直鼓吹这部车的线束长度将达百米以内来标榜其高度集成化,但实际拆解后证实,Model Y 还远未达这个水平。目前拆解的这辆顶配版本的 Mdoel Y 内部线束长达 1900 米,与 Model 3 几乎无异。
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3/24I70247090C501.shtml
--
FROM 139.227.239.*
某些吹子确实掉价,一个电机余热和堵转加热电池,在版上能吹了一年多
实际上电机的余热没多少,冬季取暖主要还是靠空调,而长时间堵转又对电机寿命有影响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
: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 ....................
--
FROM 111.197.246.*
这么吹法确实不合适
这三条我之前都信以为真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
: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 ...................
--来自微水木3.5.5
--
FROM 223.104.41.*
这是吹毛求疵
人和黑猩猩还99%基因相同呢
--
FROM 114.82.42.*
铸铝件用于汽车是非常落后的技术,成本高,耐冲击性差,后期维修性差。仅有的好处就是能减轻点重量,制造速度快。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 嘴炮二:之前媒体分析 Model 3 和 Model Y 零件共用率高达 70%,但实际不然,从零件数量来看共用率 25%。虽然两部车的前副车架共用,但前悬架各个摆臂、转向节、制动零件的规格都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 Model Y 的整车高度增加,转向节高度需要随之增高 20mm。另外,Model Y 比Model 3 轮距增加了 56mm,这远远超过车轮自行调整的范围,所以 Model Y 的摆臂也得加长。
: ...................
--
FROM 124.205.77.*
你这八手转发了,逼乎原版我都懒得喷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 嘴炮二:之前媒体分析 Model 3 和 Model Y 零件共用率高达 70%,但实际不然,从零件数量来看共用率 25%。虽然两部车的前副车架共用,但前悬架各个摆臂、转向节、制动零件的规格都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 Model Y 的整车高度增加,转向节高度需要随之增高 20mm。另外,Model Y 比Model 3 轮距增加了 56mm,这远远超过车轮自行调整的范围,所以 Model Y 的摆臂也得加长。
: ...................
--
FROM 123.114.172.*
这三条我之前都信以为真
--
FROM 125.34.220.*
说70%以上共用率应该是指从零部件成本计算的共用率,而不是你说的零件数量的共用率,3和y共用电池电机电控、空调系统、车灯、很多内饰件和智能驾驶芯片、零件、屏幕,这些占成本的肯定70%以上了,你说的什么车身件和一些外观件这些压根用不了几个钱。
一直也是宣传的下后车身一体铸造啊,只是普通人以讹传讹成是整车铸造。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Model Y 没有实现的那些“嘴炮”
: 嘴炮一:在 Model Y 被大卸八块之后,测试人员发现,Model Y 的车身并非专利提及的整体压铸车身,只是车身后三分之一的地板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铸铝件。
: 嘴炮二:之前媒体分析 Model 3 和 Model Y 零件共用率高达 70%,但实际不然,从零件数量来看共用率 25%。虽然两部车的前副车架共用,但前悬架各个摆臂、转向节、制动零件的规格都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 Model Y 的整车高度增加,转向节高度需要随之增高 20mm。另外,Model Y 比Model 3 轮距增加了 56mm,这远远超过车轮自行调整的范围,所以 Model Y 的摆臂也得加长。
: ...................
--
修改:junopapaya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
这些是你的臆测还是有依据?
【 在 juno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70%以上共用率应该是指从零部件成本计算的共用率,而不是你说的零件数量的共用率,3和y共用电池电机电控、空调系统、车灯、很多内饰件和智能驾驶芯片、零件、屏幕,这些占成本的肯定70%以上了,你说的什么车身件和一些外观件这些压根用不了几个钱。
: 一直也是宣传的下后车身一体铸造啊,只是普通人以讹传讹成是整车铸造。
: 【 在 baggio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水木3.5.5
--
FROM 223.104.41.*
可以去看各大证券公司研报啊,看看这些共用部件低温成本占比多少了
【 在 dolphinl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是你的臆测还是有依据?
--
FROM 223.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