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极狐12月交付1186辆
看来你比较认同新势力造车的思维,不知道你对汽车是工业皇冠的明珠这句话怎么看。
也说这个我碰到的故事,也是汽车低温试验,过程中有一个橡胶件间隙配合超差了,导致后面一个链接件磨损了。我的想法就是赶紧现场想办法,别影响我们的测试。现场解决无非是临时用个大尺寸的件替换,这个最省事也不增加成本,但是温度正常或高温时一定是过盈,这个影响就被放任了。或者加一个东西弥补一下间隙,略曾成本,但是这是头痛医头的办法,橡胶没问题了,对其他的影响就不管了。这两个办法基本就是现场处理的两类办法。有啥后续问题就不深分析了。说下最后处理方法,就是回去开会了,橡胶供应商吵架,产品达到国家标准了,其他部门吵,谁也不想改,如果改牵一发动全身。最后结果橡胶供应商更改,用更高等级材料保证低温不超差,成本每个零件上升大几十元,全车小20个零件。样件回来后测试通过,继续下面的,之前就只测了和车身无关的。
这个和你的故事有啥不同,见仁见智。我就不多言了。
【 在 pa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样说,极狐研发6年时间也确实正常。有个特斯拉员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们去挪威进行冬季测试,当时在那里还有很多其他传统车企也在那里测试,因为特斯拉几乎没有从传统车企里出来的工程师,很快他们就发现大家工作方式的不同:在传统车企,比如宝马,当测试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做的是飞回德国,然后把设计人员,供应商,装配人员等召集到一起,大家先通过争吵,确定是哪一方的责任,然后再讨论解决方案,再报告给上级批准,然后再进行改进,等他们再返回挪威已经是几个星期以后了。而特斯拉在测试出问题后,第一时间是在现场进行改进马上继续测试,如果还有问题,马上发回总部,总部会连夜想出改进方案,马上继续测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我想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工作方式上的差异大家都会知道,但客户不会管你研发花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钱,他只会看到手的产品是怎么样。有些所谓传统企业的消失是有必然原因的。
--
FROM 114.242.183.*
这只是架构问题,和是不是传统车企有啥关系,特斯拉日后也是一个样
另外这个故事是编的吧? 除非是软件问题,硬件问题怎么当场改?
【 在 pa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样说,极狐研发6年时间也确实正常。有个特斯拉员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们去挪威进行冬季测试,当时在那里还有很多其他传统车企也在那里测试,因为特斯拉几乎没有从传统车企里出来的工程师,很快他们就发现大家工作方式的不同:在传统车企,比如宝马,当测试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做的是飞回德国,然后把设计人员,供应商,装配人员等召集到一起,大家先通过争吵,确定是哪一方的责任,然后再讨论解决方案,再报告给上级批准,然后再进行改进,等他们再返回挪威已经是几个星期以后了。而特斯拉在测试出问题后,第一时间是在现场进行改进马上继续测试,如果还有问题,马上发回总部,总部会连夜想出改进方案,马上继续测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我想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工作方式上的差异大家都会知道,但客户不会管你研发花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钱,他只会看到手的产品是怎么样。有些所谓传统企业的消失是有必然原因的。
--
FROM 210.51.42.*
有营养的回复
【 在 polarbear3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你比较认同新势力造车的思维,不知道你对汽车是工业皇冠的明珠这句话怎么看。
: 也说这个我碰到的故事,也是汽车低温试验,过程中有一个橡胶件间隙配合超差了,导致后面一个链接件磨损了。我的想法就是赶紧现场想办法,别影响我们的测试。现场解决无非是临时用个大尺寸的件替换,这个最省事也不增加成本,但是温度正常或高温时一定是过盈,这个影响就被放任了。或者加一个东西弥补一下间隙,略曾成本,但是这是头痛医头的办法,橡胶没问题了,对其他的影响就不管了。这两个办法基本就是现场处理的两类办法。有啥后续问题就不深分析了。说下最后处理方法,就是回去开会了,橡胶供应商吵架,产品达到国家标准了,其他部门吵,谁也不想改,如果改牵一发动全身。最后结果橡胶供应商更改,用更高等级材料保证低温不超差,成本每个零件上升大几十元,全车小20个零件。样件回来后测试通过,继续下面的,之前就只测了和车身无关的。
:
: 这个和你的故事有啥不同,见仁见智。我就不多言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