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聚焦于最后一段话。
我总结一下,看对不对:
前后电机看做一个电机,做力矩并联,通过车轮路面机械并联。等于将DMI的P3拆成(P3+P4)。
系统会将进入CS模式的电量阈值设置得比较高,使得电池不会电压过低。
刚进入cs模式时是串联模式(有需要时并联)。
如果工况恶劣,随着电池继续放电,当电池电量过低,就只有串联模式,有余力时充电。
当进入CS且工况较轻,功率需求不大时(如平稳高速),可能进入发动机直驱,此时只有前驱,没有四驱。同时可以按需给电池充电。
即: 存在频繁两驱四驱切换的情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全时四驱,也不是适时四驱。
如果以上猜测的策略大体正确,我的问题是,两驱工况占比如何?
如果不正确,想问,发动机何时直联?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亏电/馈电”在行业技术规范中是一个有着明确定义范围的指示概念,不过在某些缺乏素养、不求甚解的自媒体口中,它被曲解成了另一种凭空臆想出来的生造词。这种在自媒体口中被曲解并被当作键盘拱火武器的“亏电/馈电”概念,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科学意义。
:
: 按照现行国际及国内行业标准中的严格界定,对于PHEV混动车型(包括REEV增程式车型)而言,“亏电/馈电”这个概念的专用指示名词是“CS模式”。翻译成通俗语言,“CS模式”的起始点就是:当电量下降到某个阈值,触发发动机介入,并且维持电量在某个损失率范围内基本平衡波动时,这时就进入了“CS模式”,也就是进入了“亏电/馈电”状态。工信部申报目录中的“亏电/馈电油耗”,也就是实验检测所得到的“CS模式油耗”。
:
--
FROM 117.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