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说一线品牌的得分数:
7-8分
长城,1分,燃油SUV时代国产车产品力和品牌力的代表,虽然现在销量持续下降,也属于瘦骆驼一类;但是在新能源这一块的发展可谓屡屡碰壁。
欧拉系列的纯电车性价比不够是一方面,成本控制能力较差才导致不得不忍痛停产了销量最大的黑猫白猫系列;咖啡和H6为代表的DHT混动,以及辅助驾驶这一套东西技术水平和产品力其实都算不错,也都是因为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导致在内卷过程中惨不忍睹,甚至处境有点危险。自有一个蜂巢电池,不过基本都是自用,很少外销——何况自己高端车型还是得采购宁德的电池。
长城的营销团队,虽说近来总被人吐槽,但推广效果和客户的品牌认同还是有的;至少具备将一款车快速让全国客户知晓并树立形象的能力。
广汽,包含乘用车+新能源,1.5分
广汽的产品力以及供应商配件选择,在国产品牌里一直属于一线;很大程度上学到了丰田在供应链管理上的长处并在某些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和配件反向输出;埃安的车至少基本的产品力,设计,技术,品质都是有保障的。纯电车销量也算逐步增长,混动除了照搬丰田的蓝牌混动车型和系统,自研的DHT混动系统+与中航锂电独家合作供应的电池也算值得期待一下;不过相对而言,广汽的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会比较受限。
华为+赛力斯,1分
虽然从技术难度最低的增程式方案入手,最近才推出纯电车型,这对稍微奇怪的组合确也扎扎实实让华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产业链的完善和核心技术储备;更何况期间还遇到了阿妹你看的各种极限施压的制裁手段。光从赛力斯的股价和实际的销量增长上就可以看出来,流弊的余大嘴吹过的牛还是大概率会实现的,虽然会稍微晚一些,但是和主力同行相比,还是要算快的。
更重要的是,客户就是冲着华为的牌子去买的车,除了驾驶的功能,更多看重的还是5G时代在智能化和车联网部分的绝对技术实力。对于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没有人会看低——甚至一般的车企都不敢与之合作,害怕失去了“灵魂”沦为代工厂。
吉利,包含吉利+几何+领克+极客+极星+沃尔沃,1.5分
这也曾是个从零开始成为行业大佬的励志故事,只不过舒服哥也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的大潮来的如此之快来的如此之猛,当买买买的方式得到的国外品牌和技术加成并不能使自己产品获得国内一流产品力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要花点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策略,再出发迎头赶上。
包括吉利在内的一堆车企拿着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走到海外市场,曾经被国内卷的怀疑人生后又重新获得自信的时候,那种中国乒乓球队的感觉就会让他们痛并快乐着——即使拿不了全国冠军,至少还能出海去横扫个谁谁谁嘛。队内交流,国内比赛啥的,还是得更有自信,竞争又合作把产业链全面发展起来,最终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才是该有的格局和心态。
可以列为独一档存在的比亚迪,凭产品和技术储备可以给到2分,再加上对产业链的提升完善和品牌出海影响力的部分,给到3分的确没问题。
很多人已经在讨论,如果比亚迪遭遇了华为那样的制裁封杀待遇,会怎么样;这种讨论本事已经算是对其实力和发展前景的认可——如果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其他产业能多出几个华为,多出几个比亚迪,伴随产业升级成功,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中国人自己,无论是消费者、生产者,税收;这是任何脑子和屁股正常的人都能得出的结论。
就像他曾经说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 在 CMaveri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用船夫哥上下半场的说法,延伸为现阶段如果用足球比赛的类比,简单说当前的情况就是:
: 上半场电气化——全场比赛45分钟已经进行了超过30分钟,已展现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至少进了一球,获得了后续比赛的入场资格;
: 下半场智能化——已经提前开场,能够入场的玩家除了主机厂车企,来自其他行业的巨头仍旧不可小视。
: ...................
--
FROM 117.17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