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插混车型之所以有这个独特的问题,是因为与燃油车相比,它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炭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所以炭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要解决这个插混车型燃油蒸发物的问题,方法也很简单:
一个思路是从油箱侧入手,将燃油蒸发物尽量堵在油箱之内,尽量不让燃油蒸发物进入炭罐。具体实现的技术手段可以采用阀门密封的高压油箱,也可以采用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另一个思路则是从主控系统(燃油蒸发物控制系统)入手,通过传感器监控与电磁阀等电控元件,对炭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即使用户很少使用发动机,主控芯片也会对油箱压力与炭罐进行全程监控,在炭罐饱和之前自动发出指令对炭罐进行脱附,从而不会发生炭罐击穿的情况,也就确保燃油蒸发物全程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这套控制系统软件能同时适配于高压油箱及常压油箱)
这就类似于在国6a时代,某些企业的纯燃油发动机只能加装GPF才能满足排放限值,而某些企业的纯燃油发动机不需要加装GPF也能满足排放限值。没人责怪前一类企业,但是如果前一类企业反而去臆想后一类企业不能达标,那这就是企图将后一类企业拉到与它同一条技术水平线了。
那么为何BYD可以在多车型中成熟搭载智能化的燃油污染物控制系统,长城以及某些自媒体却在友邦惊诧煽风点火?
因为当BYD在十几年前大批量产插混车型时,长城以及这些自媒体还不知道插混车型是何物。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比亚迪用非增压油箱真用啥黑科技了吗?
:
: 虽然我相信工信部检测是公正的,但我还是想听听你这个专家的说法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84.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