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eered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1,测试车是否合格?是否必须3000公里测试才可以?3000以内不合格是否正常?
: 2,这么简单自然的解决思路,是否只有比亚迪自己采用?
: 3,比亚迪车是否都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车采用高成本油箱?
: ...................
比亚迪的声明1的3000公里vs400公里就不用细说了,本版有做标准的兄弟已经指出来的。不过对照国标的描述,我不得不感叹,比亚迪是不是觉得中国人的逻辑能力有缺陷。
关于比亚迪的声明2,总结就是:比亚迪通过手段自动实现碳罐脱附。但是上述国标明确指出,在测试排放时(包括磨合期间),蒸发污染控制系统应正确连接和工作正常,碳罐经过正常使用,未经异常吸附和脱附。不应使用替代方案使碳罐进行吸附和脱附。
比亚迪真是视国标于无物,有关部门也真是好脾气。
附上比亚迪声明2的部分回复:
问题二:比亚迪采用常压油箱能否实现蒸发排放达标?
可以实现。比亚迪DM-i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
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EV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燃油蒸汽可以进行自由脱附
(抽走碳罐内油汽)。加上多控制单元的协同策略,以及对碳罐特性的深入研究,比亚
迪自主研发了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该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
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
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
FROM 120.24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