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一下电驱越野,因为这玩意已经关注和尝试了得有三年了,自诩中国最早的电动越野玩家之一吧,也是之后自己主要发力的方向之一。
最近不管是仰望猛士还是方程豹都在扎堆冒出来。可以从侧面印证这可能会是之后越野领域的主流趋势。
结论先行:“电驱是越野领域的降维打击杀手锏,但还有几个核心问题待解决作为前提”
降维打击有3点,待解决问题也有3点。
1. 动力优势
玩越野毋庸置疑,动力很重要。电车的“廉价动力”就不用多说了,18万的MG Mulan能有400匹,20多万的极氪001能有500多匹,没有电驱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单论动力数值不足以成为”杀手锏“,更重要的是这个动力如何输出。
电机瞬时峰值扭矩输出就是这个杀手锏,也就是电门到底的一瞬间最大扭矩就会被释放出来。再也不需要去把“低扭”单拎出来做文章了。
“低扭”对越野的重要性玩越野的都知道,实际体现就是,库木塔格里三四百米的沙山,猛禽需要涮锅上,保守说特斯拉可以原地直拔,夸张点说可以半坡起步上。这种优势和震撼程度是在文字所无法描述的。也是我个人认为在之后能让很多燃油车死忠粉(我自己之前也是)放弃燃油越野车的原因之一。毕竟大家开开心心出门玩你连好友的尾灯都看不到,还要人家一直不断地等你,这种挫败感和羞辱感是越野人所无法接受的。
2. 悬挂及传动结构的优势
除去动力对越野车最终要的性能指标应该就是悬挂行程了,悬挂行程受制于减震器行程,悬挂几何角度还有各种拉杆传动轴。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其实就是传动轴了,尤其是IFS悬挂的车出去硬核越野断个半轴家常便饭。所以说悬挂行程在今时今日依然还很大程度地受限于传动轴和半轴,处理不好轻则告诉抖动,重则断半轴回不了家。
那在四轮独立电机渐渐涌现的今天,四轮独立电机除了能玩出原地掉头这种骚招之外还有什么优势?
图4是老美为了探索最大悬挂行程而打造的链条驱动Chainlink攀爬车,图5是将近20年前我小时候Jeep发的一台四轮独立转向越野车,这么多年过去了也都还没用到民用车型上。这两台车可以说是人类早期驯服转向 悬挂行程与传动结构之间关系的最好例子了。
我们大可以畅想一下在未来可靠/轻量化的轮边电机甚至轮毂电机普及后,悬挂行程/转向角度都不再受限,那悬挂结构也不仅限于双叉臂 麦弗逊 硬桥这些固有形式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悬挂会逐渐涌现,也会成为另一个杀手锏。
BTW现在猛禽上的Fox Live Shock可以实时可控调节阻尼,那在未来是不是悬挂高度 压缩回弹 四轮定位数据都可以以毫秒级电控可调,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操控和更好的越野性能呢。
3. 更多的可玩性
我个人认为电驱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电控,这个电控不仅限于动力输出,更在于整台车的方方面面。
在过去要做到动力分配 限滑主要的方式都是被动方式 通过差速锁的限滑比如拖森 要么差速器锁 要么轮边电子刹车等等。所以也就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比如奥迪的跨戳 帕杰罗的超选四驱 evo 的ayc等等,但你想体验这三个得买三台车。
但四轮独立电机的时代,可以做到扭矩在四个轮子间无限矢量调配,甚至方向都可以不一样(原地掉头)。
那是不是可以畅想一下以后在同一台越野车上,你可以有模拟经典车的驱动形式,做到上一秒体验跨戳,下一秒体验超选四驱?
再想远一点,当厂商有了一个成熟的底盘平台之后,是不是可以开放开发者模式,让全世界的脑洞都可以汇聚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厂商开放的各种接口开发各种脑洞大开的玩法。
说了这么多优点该讲讲大规模普及电驱越野所需要解决的几个课题。
1. 续航问题,这是最受关注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本不是续航的问题而是补能的问题,因为一台长续Model Y在沙漠里极限驾驶能玩到200的真实续航,这与原厂未改装副油箱大油箱的普拉多和坦克差不多。只是燃油车补能5分钟,充电得一个小时还不算路上的时间。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增程,之前很多人说“脱裤子放屁”,但要知道的是一切的努力为的都是那瞬间释放的峰值扭矩,这是同等价位甚至翻很多倍的价格内燃机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既然目的都不统一为“放屁”,那何来的脱裤子放屁呢。甚至在未来增程不一定是燃油也可以是氢燃料电池甚至很远的未来可控核聚变是不是也有可能实现。
2. 可靠性问题:这个可靠性不是传统意义的可靠性,因为城市里跑的那些新能源汽车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电驱可靠性比内燃机驱动强了几个数量级。最大的问题是重量所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对悬挂的压力对车身强度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两年达喀尔奥迪的RS Q Etron都折在沙漠里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个重量所带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结构设计的问题了,而是深层次的材料科学问题。这也注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量产电驱越野车都无法做很夸张的飞跳,所以我们针对Model Y和3开发了越野全底盘套件(图1-3)让大家能提前也能更完整的体验到电驱越野的魅力。
3. 安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想做但不敢付出行动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像是公路驾驶的新能源车型,使用场景相对单一,当你推出一台电动越野车的时候,真的无法预知你的用户会把他带到什么离谱的地方做多么极限的事情。燃油车可能顶多车毁人亡,电动车可能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人员伤亡还有对公司的负面大新闻。
所以综上所述,这么多厂商扎堆进来,普及是板上钉钉的,当更多的人群开始体验意识到这个降维打击的杀手锏时,这就会变成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潮流。
因为还是那句话,纵使对内燃机有再多的迷恋(两年前的我),也无法接受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出去玩还总得忍受跟不上小伙伴屡次让人家在前面停下等你的这种不甘。
总之,非常庆幸电驱越野这个领域的领头羊能出在中国,也非常期待之后能参与到更多国产电驱越野车型的活动甚至联合产品开发之中。
--
FROM 18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