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也做了一项测试,科目是道路上有反光锥、三角警示牌、纸箱等杂物等。华为加持的阿维塔11表现极为完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但是小鹏令人失望。
不过郁闷的不只是小鹏,其他所有品牌的车都很紧张,一旦选上去那就是被华为虐,大家肯定都恨死小鹏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硬生生被拉上了擂台。
比如在一项AEB挑战赛的行人穿越马路的情形测试中,小鹏、理想、特斯拉全军覆没,只有问界表现完美,且三项全是满分。
虽然其他品牌的车表现也不好,但毫无疑问小鹏是最大的输家,因为小鹏汽车标榜的卖点就是智能驾驶。所以我又想起了那句阿拉伯谚语:最好不要使出你的真本领,不然别人会知道你没有真本领。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的表现还是相当可以的,10月份交付2万辆。如果没有CEO何小鹏脑子短路上门踢馆华为问界,还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但这下就完蛋了,自己的标榜的优势卖点,完败于华为问界也就算了,也多次败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小鹏以后的日子要难办了。
小鹏为什么突然自取其辱,向华为发难呢?我估计是因为问界M7大定突破8万,月交付超过一万Car。而问界主打的也是智能驾驶,以智驾王者自居的小鹏,深深地感受到了威胁。
遇到威胁进行反击很正常,但是又犯了盲目自大的严重错误,既不知道华为有多牛,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孙子兵法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CEO起码要搞清楚状况。
比如你起码弄辆问界M5和M7,偷摸地测试一下,如果比得过,哪怕是旗鼓相当,再发起挑战不迟。结果小鹏真的就连最基本的私下模拟考试都没做。
就算是没测试,起码对对手有个基本的了解。美国倾全球之力来打压华为,华为面临多大的压力和困难都没怂,反而迎难而上,通过硬实力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卡脖子技术。
华为还有个特点,在策略上喜欢做技术储备,也就是如果华为说自己有某项技术,那他一定就有那项技术,甚至还预留了升级储备。
华为的策略,跟造车新势力的思路完全相反。造车新势力的思路依然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技术只有一分的时候敢吹十分,有十分的时候敢吹100分。
这种风气是从互联网创业那会儿留下来的。我们回顾一下互联网创业,是不是都喜欢讲故事,都喜欢吹大牛?不过也没办法,不吹忽悠不了投资人,不吹忽悠不了消费者。
而何小鹏就是互联网创业出身,2004年创办了UC。2014年6月,UC优视整体并入阿里,何小鹏先后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 、土豆总裁等职位。2017年开始造车。
小鹏这次犯的错误,就是把华为当做普通对手,以为华为肯定也是在吹。然而华为是一向是靠硬实力吃饭的,也不用忽悠投资人和消费者。
小鹏还有一项操作非常糟糕,那就是否认了问界车主的小视频。那些小视频可是用户给华为的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啊!你这一否认,只会刺激更多的用户上传。
此外,从应对策略上小鹏也很蠢,你质疑啥不好,竟然质疑华为问界的自动驾驶。小鹏拿了双五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在华为眼里,那无非是小学双百而已。
而华为根本没把小学双百当做目标,他的目标直接就是引领世界,引领潮流,直接就是奥赛金牌。小鹏拿出双五星时,已经输掉了裤衩。
也不是一点不能质疑华为问界,你可以质疑一些主观性指标,比如设计太难看,甚至质疑他性价比也行,但千万不能质疑华为的技术,那是自取其辱。
华为是最重视研发的企业,这么大体量,2022年的研发投入竟然占了全年收入的25.1%,这能顶得上几十个越南全国的研发投入。
这次小鹏惹了天大的祸,遭殃的不止小鹏一家,还包括其他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势力很尴尬,在电池和芯片上不如比亚迪,在汽车硬件上不如传统车企,智驾系统上又干不过华为。
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成为主流已经是大势所趋,核心技术主要在三大项:第一是电池和充电技术;第二,电机系统、车载芯片和传感器技术;第三是智能驾驶系统。
电池技术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是电池的续航能力,第二是充电技术;第三是电池安全性能。前两项主要解决的是续航焦虑问题。
在电池方面,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天下;但华为解决了超级快充的问题,800V的超级快充站,一秒钟可以充一公里,这让以换电为卖点的蔚来很尴尬。
在电机、芯片和传感器上,电机电控和传感器方面,比亚迪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但是华为的实力不可小觑,这家伙可是个技术黑洞,啥玩意都能给你捣鼓出来,比亚迪真正的对手正式浮出了水面。
说来一个尴尬的四。小鹏这次单挑华为问界,点燃了中国汽车大战的导火索,然而小鹏竟然使用的是华为的电机控制器。
而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华为已然领先了。但实力雄厚的比亚迪、吉利等车企,要抓紧找人工智能合作伙伴,比如联合百度、科大讯飞、阿里,然后重金投入进行研发。
将来必然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加持的汽车,是新科技革命的标配,会对传统燃油车、普通电动汽车形成降维打击,没有人能抵挡住主动安全的诱惑。
对于中小车企来说,将来的日子会很困难。如同强行投入研发,那个投入可以说是无底洞,没有几家企业能扛得住,烧钱太凶猛了,我建议小米还是不要造车了,互联网思维在这行业玩不转了。
对于其他车企来说也不一定末日,但生存质量会很差。第一,燃油车一时半会儿不会彻底消失;第二,低端电动车市场不拼智驾系统,但利润比较薄。
江淮汽车也做出了另一个示范,那就是专心做代工,利润薄一点但总算是能活着。华为也给其他企业留出了活路,因为华为的智驾系统是开放的,谁都可以采购。
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经过惨烈厮杀和破产重组之后,主流领域能有五大巨头或派系已经不错了。因为智能驾驶时代,拼的是科技硬实力。
请记住,科技革命也是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新技术必然摧枯拉朽般地淘汰旧技术。
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中,中国车企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
FROM 223.16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