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0:44:02 2025) 提到:
2025年2月13日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技术细节与成果
使用该技术的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升至12000-60000次。
三氟甲基亚磺酸锂具备高电化学活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且成本低廉、易于合成,与各类电池材料和电解液兼容。
该技术不仅延长了电池寿命,还为退役电池的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意义与应用前景
这一技术打破了传统锂电池设计原则,首次实现了“外部供锂”,为使用绿色、无重金属材料构建电池提供了可能。
该技术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显著降低电池更换成本。
不知道该技术对三元还是铁锂电池哪种更有效,还是仅对一种有效?
总之是用户的福音。电池寿命两百万公里,十五年使用寿命不再是问题吧?
有 9 位用户评价了这篇文章:
[ ] msy00: 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用,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 ] martell: 大概率是水变油转战新能源了。
[ ] linansong: 当年上交芯片多风光。买办高校都一德行,主打一个字,骗!
[ ] xlrh: 这是油车的天塌了····
[ ] toad888: 应该说天要捅破了。
[-5] PaoloMaldini:
[ ] netherlands: 水变油理论就不可能,这个事情至少原理上可能是行的
[ ] SMAILL: 过两年奇瑞的固态电池该上市了
[ ] bbser: 这样的原创太太太厉害了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0:47:15 2025) 提到:
除了让很多锂电池厂天塌了,
从另一方面说,更是让传统油车厂的天塌了吧?
☆─────────────────────────────────────☆
fengyunsilly (fengyunsilly) 于 (Fri Feb 14 03:15:49 2025) 提到: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使用该技术的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
: 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升至12000-60000次。
:
: 三氟甲基亚磺酸锂具备高电化学活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且成本低廉、易于合成,与各类电池材料和电解液兼容。
: 该技术不仅延长了电池寿命,还为退役电池的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 技术意义与应用前景
: 这一技术打破了传统锂电池设计原则,首次实现了“外部供锂”,为使用绿色、无重金属材料构建电池提供了可能。
: 该技术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显著降低电池更换成本。
: 不知道该技术对三元还是铁锂电池哪种更有效,还是仅对一种有效? 总之是用户的福音。电池寿命两百万公里,十五年使用寿命不再是问题吧?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3:31:21 2025) 提到: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就是要修复这种晶枝和补充修复非活性电极变性吧?
不然怎么可能提高几倍寿命?
之前看到的是说用超加热+声波还是什么办法消除晶枝了。
☆─────────────────────────────────────☆
stoneyang (洗头的和尚) 于 (Fri Feb 14 04:34:34 2025) 提到:
能量产落地才是真的,否则都是镜花雪月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wuhen (无痕) 于 (Fri Feb 14 04:54:50 2025) 提到:
对电车没啥影响
这事照着储能去的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wakesman (jk) 于 (Fri Feb 14 05:44:45 2025) 提到:
直接用这个做电池呗,打啥针,出厂就能用几万次不衰减。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Rollins (Rollins) 于 (Fri Feb 14 05:55:54 2025) 提到:
这个学校学风不正
☆─────────────────────────────────────☆
bdjnl58 (bdjnl58) 于 (Fri Feb 14 06:16:25 2025) 提到:
电池也人工智能,哈哈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6:46:04 2025) 提到:
【 在 bdjnl58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也人工智能,哈哈
可不是,ai风头正劲。
几个诺奖得主不也是因为ai获奖的吗?
不然借助ai你也搞几个奖看看?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6:47:05 2025) 提到:
【 在 Roll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学校学风不正
那确实需要审视了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6:49:23 2025) 提到:
【 在 wakes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直接用这个做电池呗,打啥针,出厂就能用几万次不衰减。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对,不过可能内置因为再激活液储藏的条件恶劣,
或许不如定期重新激活呢?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6:53:12 2025) 提到:
【 在 wu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电车没啥影响
: 这事照着储能去的
不能这么说吧?
之前有人不是唱衰电车说它电池寿命不足吗?
这下直奔一两百万公里寿命去了。
加上智驾,电价又要降价的原因,是不是逮着机会就拼命开?
不然到报废才开三五十万公里,多浪费?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6:54:56 2025) 提到:
【 在 stone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量产落地才是真的,否则都是镜花雪月
对。不过可以先期待一下。
加上固态电池马上就要落地了。
油车真是预期全面覆灭的感觉。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07:12:20 2025) 提到:
打完针
怎么密封?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07:16:44 2025) 提到:
【 在 huh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完针
: 怎么密封?
所以要有个标准的专业操作流程。
密封不是问题,密封胶水属于很成熟的产品。
☆─────────────────────────────────────☆
CRC (CRC) 于 (Fri Feb 14 07:36:30 2025) 提到:
人工智能在哪里,本来没这个还有点可信度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wsnsw (我是你是我) 于 (Fri Feb 14 07:37:59 2025) 提到:
这种也许太多了,因为现在好多车可能循环次数都用不完。
譬如一个500公里续航的车,就算他八折吧,续航400,500次循环就20万公里了,离2000次都差得远,一万多次没用啊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blackben (blackben) 于 (Fri Feb 14 07:38:34 2025) 提到:
一看是复旦大学 行了,骗子的老巢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feng710 (feng710) 于 (Fri Feb 14 07:42:19 2025) 提到:
改下结构,预留加注口,象以前的电池
【 在 huh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完针
: 怎么密封?
- 来自 水木说
☆─────────────────────────────────────☆
brick (brick) 于 (Fri Feb 14 07:43:56 2025) 提到:
国内这种论文最后真的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实质性验证的,多不多?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07:44:08 2025) 提到:
你一片一片密封吗?
那跟拆完重装有什么区别
实验室肯定是拆一片试试
能实现
工业上 你跟整个系统拆了重装没区别
还不如买新的
回去直接把锂提出来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要有个标准的专业操作流程。
: 密封不是问题,密封胶水属于很成熟的产品。
☆─────────────────────────────────────☆
windring2017 (windring2017) 于 (Fri Feb 14 07:45:20 2025) 提到:
说了是设计呢,就是计算模拟。离实际应用还早呢。这个应该是针对那些续航下降的电池的。
☆─────────────────────────────────────☆
song2692005 (song2692005) 于 (Fri Feb 14 07:47:00 2025) 提到:
要是爆炸问题也解决了就好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Vdata (威刚威刚,继续威刚) 于 (Fri Feb 14 07:47:31 2025) 提到:
看新闻是补充锂离子,没提到锂枝晶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doudou601 (doudou601) 于 (Fri Feb 14 07:51:04 2025) 提到:
你还真看得起高校搞科研的 先不说有没有造假
就算没有造假 这种在实验室环境小批量的东西
距离真实环境量产 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99%的CNS是不能落地应用的 看看就好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breezebj (比目鱼) 于 (Fri Feb 14 07:51:41 2025) 提到:
不信谣,不传谣
☆─────────────────────────────────────☆
meirenai (中年惨男) 于 (Fri Feb 14 07:56:06 2025) 提到:
第一天看新能源吧,过去多少年类似lab实验新闻不少,没见几个落地
☆─────────────────────────────────────☆
rocfirst (时间空间自我) 于 (Fri Feb 14 08:10:20 2025) 提到:
等到鼓包了肯定不行,不过他这个补充锂离子逻辑上确实能延长锂电池的寿命,就看是否能够做到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slurry (风吹沙) 于 (Fri Feb 14 08:17:25 2025) 提到:
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吧,大学里做的东西,经常是100个数据里找一个好的,然后让大家理解为所有的都是这样的,
☆─────────────────────────────────────☆
quany (Quany兽医生) 于 (Fri Feb 14 08:18:23 2025) 提到:
电池里面的锂是一直在损耗吗?为什么需要补充?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CU监控PC」
☆─────────────────────────────────────☆
slurry (风吹沙) 于 (Fri Feb 14 08:19:00 2025) 提到:
复旦十八驴事件后,对这个学校的观感特别差,
【 在 Roll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学校学风不正
☆─────────────────────────────────────☆
fanzitao (馋嘴猴) 于 (Fri Feb 14 08:20:01 2025) 提到:
这些叫兽除非口嗨,没有任何作用。中国大学一年少数也有几十个科研成果“或治愈癌症”
☆─────────────────────────────────────☆
sunlustre (shining_sn) 于 (Fri Feb 14 08:26:51 2025) 提到:
宁德时代科普说,除非施加外力,枝晶不会自己刺破隔膜。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drifer (ok) 于 (Fri Feb 14 08:28:27 2025) 提到:
嗯,铅酸电池表示这题我会
【 在 feng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改下结构,预留加注口,象以前的电池
:
: - 来自 水木说
☆─────────────────────────────────────☆
yingzh (yingzh) 于 (Fri Feb 14 08:32:43 2025) 提到:
这不是好事吗?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使用该技术的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升至12000-60000次。
#发自zSMTH@V2301A
☆─────────────────────────────────────☆
kof94 (kof94) 于 (Fri Feb 14 08:33:14 2025) 提到:
尼玛,幸亏我新买的是油车,电车技术演进太快,昨天几十万买的,隔天就可能变成垃圾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tescoo (tescoo) 于 (Fri Feb 14 08:37:08 2025) 提到:
离大面积应用还挺远吧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jiandan00 (jiandan) 于 (Fri Feb 14 08:37:27 2025) 提到:
拿针一刺,然后。。。。电池着火了?
☆─────────────────────────────────────☆
yuoak (为人民服务) 于 (Fri Feb 14 08:40:45 2025) 提到:
看到“复旦”两个字的下文就不用看了。
☆─────────────────────────────────────☆
Comgarden (抗木噶扥) 于 (Fri Feb 14 08:44:40 2025) 提到:
曾经,铅酸电池的修复技术也热火朝天,贵清也有老师专门做这个产业化
回头看,都是一场闹剧
☆─────────────────────────────────────☆
WERO (WERO) 于 (Fri Feb 14 08:44:55 2025) 提到:
复旦不是以文科见长吗?理工科也这么厉害?
【 在 Roll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学校学风不正
☆─────────────────────────────────────☆
cheapestnan (cheapestnan) 于 (Fri Feb 14 08:46:20 2025) 提到:
消费者痛点不在这里,电池厂,回收厂要完
发自「快看水母 于 JSC-AN00」
☆─────────────────────────────────────☆
ruanji314420 (阮籍) 于 (Fri Feb 14 08:47:15 2025) 提到:
理论阶段的东西就别拿出来秀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
: 康幕指础
: ...................
☆─────────────────────────────────────☆
S030371 (^_^) 于 (Fri Feb 14 08:47:26 2025) 提到:
如果打了自燃风险有1%,还有人打吗?
☆─────────────────────────────────────☆
bky2000 (......) 于 (Fri Feb 14 08:50:11 2025) 提到:
是的,一百里面有几个有用的就不错了。有的发明就像007里面达闻西发明的太阳能手电 -- 有光的时候才发亮,没光的时候不亮。
【 在 slu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吧,大学里做的东西,经常是100个数据里找一个好的,然后让大家理解为所有的都是这样的,
☆─────────────────────────────────────☆
kalar (眉花眼笑,贼忒兮兮) 于 (Fri Feb 14 08:50:36 2025) 提到:
高校搞出来的噱头,你懂的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donnie125 (多尼达扣) 于 (Fri Feb 14 08:50:47 2025) 提到:
看起来不能
只是补充了结晶后固化的“死锂”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 2025年2月13日
: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kalar (眉花眼笑,贼忒兮兮) 于 (Fri Feb 14 08:51:49 2025) 提到:
不能说完全没有,几乎没有
【 在 bri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这种论文最后真的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实质性验证的,多不多?
☆─────────────────────────────────────☆
lk1242 (lk1242) 于 (Fri Feb 14 08:56:41 2025) 提到:
这种用ai的一看就是噱头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hjjscofield (heruo) 于 (Fri Feb 14 08:57:56 2025) 提到:
这个自然杂志发表了,是不是做假可能性比较低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Darkseed (Immortal) 于 (Fri Feb 14 08:59:51 2025) 提到:
锂电池的天塌了没有三位数,几十次还是有的吧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DMEGC (苑夏) 于 (Fri Feb 14 09:03:13 2025) 提到: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要修复这种晶枝和补充修复非活性电极变性吧?
: 不然怎么可能提高几倍寿命?
: 之前看到的是说用超加热+声波还是什么办法消除晶枝了。
电池老化有很多是不可逆的,比如鼓包的问题是电解液分解产生了很多气体,电机上涂覆的材料塌陷脱落,负极表面死锂堆积,电池内阻增大,内部微短路等等,这些问题所谓的打针一个也解决不了,有个屁用。
超加热+声波还是什么办法消除晶枝,这个只是实验室有效,装车了怎么实现呢?
☆─────────────────────────────────────☆
driftering (每天爱你少一些) 于 (Fri Feb 14 09:04:07 2025) 提到:
你看到了要点
【 在 blackbe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看是复旦大学 行了,骗子的老巢
:
☆─────────────────────────────────────☆
lisiaroo (lisa) 于 (Fri Feb 14 09:04:20 2025) 提到:
切!
网上搜一下上海某大学陈进的事迹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foreclose (foreclose) 于 (Fri Feb 14 09:08:50 2025) 提到:
塌个鸡毛,固态电池出来之前,目前电池的安全性无解。注定了电池车车主都是开着移动火化柜的韭菜。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让很多锂电池厂天塌了,
: 从另一方面说,更是让传统油车厂的天塌了吧?
☆─────────────────────────────────────☆
salsalover (喵喵) 于 (Fri Feb 14 09:12:17 2025) 提到:
电解电容的打针翻新工艺很成熟了
回收旧电容的一直用这个办法翻新
在电容底板扎一个小口,注入电解液
就可以延长电容寿命,并让电容起死回生
据说发明这个方法的是个总部(驻马店)的农民
只要是由于电解液干了造成的器件老化都可以用这个办法解决
理论上锂电池也肯定可以
☆─────────────────────────────────────☆
houzhi (hzhj) 于 (Fri Feb 14 09:13:28 2025) 提到:
我也是外行 但 你说的限制的是最高电压?
彭老师做的应该是属于 后续衰减后的回收 再利用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mn0798 (mn0798) 于 (Fri Feb 14 09:19:09 2025) 提到:
资本想割你,出啥技术都不好使,你都得乖乖掏钱
☆─────────────────────────────────────☆
buddysoft (不知道叫啥) 于 (Fri Feb 14 09:20:57 2025) 提到:
发个论文,就喊突破
真的绝了
☆─────────────────────────────────────☆
winsen (成长期PE) 于 (Fri Feb 14 09:24:30 2025) 提到:
《自然》上的大部分成果不会落地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McManaman (Steve) 于 (Fri Feb 14 09:31:27 2025) 提到:
复旦的成果。。。
先打个0.0.5折吧
汉芯当年比这个牛逼多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pathsun (一路阳光) 于 (Fri Feb 14 09:37:44 2025) 提到:
这种学术论文,不能当真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3127PN0CC」
☆─────────────────────────────────────☆
notpighead (真的不是猪头) 于 (Fri Feb 14 09:45:36 2025) 提到:
锂电池的天塌不了
老子的天要塌了,前两天看到这个报导就知道完了,领导肯定要安排老子去尝试了,今天终于等到了
这种噱头离实际应用还差十万八千里,更别说还是某大学的“成果”了
【 在 shuimu0691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使用该技术的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升至12000-60000次。
☆─────────────────────────────────────☆
MichaelZxx (MichaelZxx) 于 (Fri Feb 14 09:45:44 2025) 提到:
水变油?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oBigeyes (雾里看花) 于 (Fri Feb 14 09:47:17 2025) 提到:
re
加进去的锂离子溶液补足了储能能力没错。
原来的锂离子又没挥发,到哪里去了。
【 在 fengyunsi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不知道,我也是外行。锂电池的鼓包主要是锂枝晶生长,刺破防护层造成短路引起的。他这个锂电池替代补充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萘康幕指础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ADY-AL10」
: ...................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09:48:47 2025) 提到:
每一个口子,就是一个泄露风险点,
加起来,几百个还好,
储能电站,几十万几百万个,
必然有漏的。
【 在 feng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改下结构,预留加注口,象以前的电池
:
: - 来自 水木说
☆─────────────────────────────────────☆
ywh0943 (缓步徐行) 于 (Fri Feb 14 09:48:59 2025) 提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让子弹飞
☆─────────────────────────────────────☆
miTYH (mi.TYH) 于 (Fri Feb 14 09:50:08 2025) 提到:
做材料的文章,强调人工智能,就不大靠谱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feng710 (feng710) 于 (Fri Feb 14 10:04:01 2025) 提到:
真可行的话,工艺也会做改进解决这些问题。
就怕不行。
【 在 huh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一个口子,就是一个泄露风险点,
: 加起来,几百个还好,
: 储能电站,几十万几百万个,
: ...................
☆─────────────────────────────────────☆
tangziwei (猫眼儿) 于 (Fri Feb 14 10:05:01 2025) 提到:
我擦差点被你骗了。镜花水月,风花雪月。前者是两个偏正结构再组并列结构,后者四个字是并列结构。
【 在 stoney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量产落地才是真的,否则都是镜花雪月
☆─────────────────────────────────────☆
tedxyz (ted's sweatcoat) 于 (Fri Feb 14 10:12:53 2025) 提到:
汉芯不是交大的吗
【 在 McMana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复旦的成果。。。
: 先打个0.0.5折吧
: 汉芯当年比这个牛逼多了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10:17:22 2025) 提到:
增加风险点的事情,大概率是不行的,
成本在那摆着,
简单说,6西格玛,也即是百万分之一概率,
是工业的极限。(突破的代价极高,成本成指数增加),
你一个储能电站,用这个,
几百万风险点,
对应的就是必然出几个风险点,
找死呢?
【 在 feng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可行的话,工艺也会做改进解决这些问题。
: 就怕不行。
☆─────────────────────────────────────☆
mango7788 (mango7788) 于 (Fri Feb 14 10:18:21 2025) 提到:
展开说说?
【 在 Rollin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学校学风不正 ...
☆─────────────────────────────────────☆
huja (Michael) 于 (Fri Feb 14 10:18:35 2025) 提到:
废这劲,固态电池一出全成渣
☆─────────────────────────────────────☆
Armageddon (双子星--闭关修炼) 于 (Fri Feb 14 10:26:20 2025) 提到:
一看就是吹牛。。。。。。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
: 康幕指础
: ...................
☆─────────────────────────────────────☆
Armageddon (双子星--闭关修炼) 于 (Fri Feb 14 10:28:23 2025) 提到:
Nature Science上大量造假或者说胡夸风的文章,要不然发不了。。。。。。
【 在 hjjscofie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自然杂志发表了,是不是做假可能性比较低
: 萘康幕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
☆─────────────────────────────────────☆
Mingzai (阿瑞) 于 (Fri Feb 14 10:37:07 2025) 提到:
看看就好,目前国内的高校还做不出实际有用的东西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newhighbrow (newhighbrow) 于 (Fri Feb 14 10:42:14 2025) 提到:
负担吹牛可以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3049RAD8C」
☆─────────────────────────────────────☆
flyingjerryc (700day!) 于 (Fri Feb 14 10:47:04 2025) 提到:
这为什么是天塌了?
不是要起飞的节奏么?
新研发或者短期有点受影响,长期看绝对是助力电车一桶浆糊的技术革新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chenchf (ccf) 于 (Fri Feb 14 10:49:46 2025) 提到:
这与人工智能没啥关系吧
☆─────────────────────────────────────☆
mzm1356 (任劳任怨的猪) 于 (Fri Feb 14 11:04:28 2025) 提到:
复旦……AI……,高兴就好
☆─────────────────────────────────────☆
pigkill (傻的人) 于 (Fri Feb 14 11:06:54 2025) 提到:
一看是复旦
就当joke看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 ...
☆─────────────────────────────────────☆
massssssss (兔妖 * 大补 * 早没了) 于 (Fri Feb 14 11:14:48 2025) 提到:
不会又是我米在幕后默默推进的吧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yanzhishan (焉支山) 于 (Fri Feb 14 11:38:28 2025) 提到:
看到AI,就知道是骗人的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fancu (小呆子) 于 (Fri Feb 14 11:49:23 2025) 提到:
复旦的,当个乐子听了就行了
☆─────────────────────────────────────☆
KaedeLongKou (KaedeLongKou) 于 (Fri Feb 14 12:15:23 2025) 提到:
然而你看看现在卖得好的车,有几款不带汽油机?
无知者无畏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让很多锂电池厂天塌了,
: 从另一方面说,更是让传统油车厂的天塌了吧?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12:17:45 2025) 提到:
【 在 yuoak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复旦”两个字的下文就不用看了。
然而汉芯是上海交大的。
和复旦是两回事。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12:21:27 2025) 提到:
【 在 KaedeLongK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而你看看现在卖得好的车,有几款不带汽油机?
: 无知者无畏
:
电池超级长寿的话又是另一种情况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12:22:03 2025) 提到:
【 在 fancu 的大作中提到: 】
: 复旦的,当个乐子听了就行了
汉芯是上海交大的
☆─────────────────────────────────────☆
INSTANTUSER (猪猪侠) 于 (Fri Feb 14 12:48:11 2025) 提到:
带汽油机和传统油车是两码事
【 在 KaedeLongK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而你看看现在卖得好的车,有几款不带汽油机?
: 无知者无畏
:
☆─────────────────────────────────────☆
BigGrayWolf (大灰狼) 于 (Fri Feb 14 12:59:54 2025) 提到:
不错不错,ai帮助在新方向的探索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mondex (阿拉不响) 于 (Fri Feb 14 13:03:41 2025) 提到:
显然不会
油车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和补充速度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让很多锂电池厂天塌了,
: 从另一方面说,更是让传统油车厂的天塌了吧?
☆─────────────────────────────────────☆
hccsor (dj) 于 (Fri Feb 14 13:24:54 2025) 提到:
一个一个电芯注射?且不说电芯从模组里拆出来有多难,就注射来说,偏一点就刺破燃烧?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 ...
☆─────────────────────────────────────☆
bunny8 (bunny8) 于 (Fri Feb 14 13:37:35 2025) 提到:
八字没一撇的事情, 笑笑就好了
☆─────────────────────────────────────☆
cnlepton (cnlepton) 于 (Fri Feb 14 14:39:21 2025) 提到:
高校老师或者学生写个论文可以,要是大规模应用还是有时间差的。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 ...
☆─────────────────────────────────────☆
McManaman (Steve) 于 (Fri Feb 14 15:57:55 2025) 提到:
都是沪上名校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芯不是交大的吗
☆─────────────────────────────────────☆
jennial2014 (老猪) 于 (Fri Feb 14 15:59:06 2025) 提到:
垃圾广告和挖坑贴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kobe7944 (kobe7944) 于 (Fri Feb 14 16:13:19 2025) 提到:
等两年在看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012K11C」
☆─────────────────────────────────────☆
netherlands (叉叉) 于 (Fri Feb 14 16:49:13 2025) 提到:
这哪是问题
今后电池设计的时候就预留打针孔,定期批量送回生产线打针激活,然后重新封装,10万块钱的电池就满血复活,成本几千块钱
【 在 huh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完针
: 怎么密封?
☆─────────────────────────────────────☆
winnertwo (nnmm) 于 (Fri Feb 14 16:59:31 2025) 提到:
电池的文章好多。还有好多年前的秒充电文章,比加油还快,现在也没见下文了。可见理论是一回事,商用又是一回事。
☆─────────────────────────────────────☆
DMEGC (苑夏) 于 (Fri Feb 14 17:04:14 2025) 提到:
【 在 netherland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哪是问题
: 今后电池设计的时候就预留打针孔,定期批量送回生产线打针激活,然后重新封装,10万块钱的电池就满血复活,成本几千块钱
:
比亚迪的电池你拆拆看
☆─────────────────────────────────────☆
warring (warring) 于 (Fri Feb 14 17:18:19 2025) 提到:
一到落地和工程化就傻眼了,更不要说量产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netherlands (叉叉) 于 (Fri Feb 14 17:32:18 2025) 提到:
说得好像没见过似的
如果这项技术真的牛,电池肯定能改造出来,毫无疑问
【 在 DMEGC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亚迪的电池你拆拆看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17:53:24 2025) 提到:
【 在 bunny8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字没一撇的事情, 笑笑就好了
你可以搜索自然杂志相关论文
☆─────────────────────────────────────☆
fuelcell (fuelcell) 于 (Fri Feb 14 17:55:05 2025) 提到:
垃圾技术,纯忽悠。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18:08:39 2025) 提到:
【 在 war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到落地和工程化就傻眼了,更不要说量产了
未必,感兴趣的可去研究一下论文。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18:10:34 2025) 提到:
打针孔就是问题啊
会漏
【 在 netherland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哪是问题
: 今后电池设计的时候就预留打针孔,定期批量送回生产线打针激活,然后重新封装,10万块钱的电池就满血复活,成本几千块钱
:
☆─────────────────────────────────────☆
huhho (hb) 于 (Fri Feb 14 18:14:10 2025) 提到:
数量一多
无解
因为经济性
最大6西格玛
【 在 feng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可行的话,工艺也会做改进解决这些问题。
: 就怕不行。
☆─────────────────────────────────────☆
interbin (kobe0824) 于 (Fri Feb 14 18:16:35 2025) 提到:
这个很正常啊,AI设计晶体,以前几个月设计一个,现在分分钟设计几千个,然后再慢慢选拔
【 在 CRC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工智能在哪里,本来没这个还有点可信度
☆─────────────────────────────────────☆
bd95 (朝酒晚舞) 于 (Fri Feb 14 18:41:47 2025) 提到:
就算是真的,枝晶问题怎么解决?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sunjt1986 (哈哈大仙) 于 (Fri Feb 14 19:09:55 2025) 提到:
这个对锂电池是利好吧,只是对于现有的公司不一定是利好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SantaLucia (桑塔露希亚) 于 (Fri Feb 14 19:22:44 2025) 提到:
估计是老套路,不具备大规模工程化条件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 ...
☆─────────────────────────────────────☆
abiao (沙隆拔丝~~) 于 (Fri Feb 14 21:30:40 2025) 提到:
孵蛋大学又要出一个
陈进了呀!啊我呸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量的恢复。
: 技术细节与成果
: ...................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21:33:15 2025) 提到:
【 在 ab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孵蛋大学又要出一个
: 陈进了呀!啊我呸
:
陈进交大的好吗。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21:34:13 2025) 提到:
【 在 sunjt1986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对锂电池是利好吧,只是对于现有的公司不一定是利好
需求量暴跌,怎么利好?
☆─────────────────────────────────────☆
abiao (沙隆拔丝~~) 于 (Fri Feb 14 21:34:46 2025) 提到:
啊,对不起
我给复旦陪个不是!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进交大的好吗。
☆─────────────────────────────────────☆
QFD (千分点) 于 (Fri Feb 14 21:40:52 2025) 提到:
如果是真的
科研成果到落地,比例很低很低
还得受到固态电池、氢能源等其它路线的竞争
所以,别急着高潮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2月13日
: 复旦大学彭慧胜和高悦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技术设计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该分子可以通过类似“打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容
: 康幕指础
: ...................
☆─────────────────────────────────────☆
shuimu0691 (shuimu0691) 于 (Fri Feb 14 22:00:15 2025) 提到:
【 在 QFD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是真的
: 科研成果到落地,比例很低很低
: 还得受到固态电池、氢能源等其它路线的竞争
: ...................
也能加强固态的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