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赛博盆栽发了个这个截图带节奏,评论区说中国汽车质量网是权威机构,发了个权威排名,小米Su7在2025年一季度质量排行里垫底了,小米垃圾。
我就想着看看怎么回事啊,毕竟这个结果不能说和几大调研机构的Su7质量结果有偏差,只能说完全不符。
这个排行写着基于他们自己大数据平台,综合了各种blabla东西甚至还有环保性(?)还有全网调研机构的测评数据(调研机构还能测评?),给出的得分,这后面全是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只有第一个大数据平台是客观的,所以我就顺着这个机构提供的页面,找到了图3的“最新投诉”
这个网站只放了最近3个月的所有记录,所以数据只能到2月初,考虑到数据带有隐私性,我我也就不随便发了,只是告诉你们我扒拉了全部的数据并且做了去重。
首先,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最近三个月总投诉量在6500件左右,大约是【车质网】(没错是另一个被他们攻击野鸡的网站)月投诉量的1/2,也就是总投诉量大概是别人1/6,本身就没啥参考价值。
然后我们参考2-4月数据,因为1月查不到,我想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某个月特别多某个月特别少的情况,除非1月有人集中投诉了一波。
我一共检索到7条投诉,
97号投诉发现故障码,售后告诉他是软件问题,他不放心,遂投诉。
286号投诉,非车主本人拿不回车主账号控制权。
267号投诉,后电机故障,修好后要求厂商赔偿折旧费。
993号投诉,自述误将油门当刹车造成车祸,要求小米赔偿。
1050号投诉,提车太晚要求赔偿。
2065号投诉,喇叭破音
4760号投诉,几个轮毂出现腐蚀,剩下的没有,认为是质量问题。
哪怕全算上,对应交付量大概是万分之0.4的投诉率,去掉交付太晚,自己油门当刹车和账号所有权争夺,投诉率大约是万分之0.2
这个投诉率和车质网在2025年全年小米SU7的质量问题投诉率基本一致,因为车质网投诉检索太方便,所以我们刚好看了下车质网最近4个月的所有投诉,他们总投诉量大概是5.5万件,其中小米SU7有32件
其中定金纠纷3件,销售问题6件,主要是想改配和没告知赠送礼品活动。车身附件和电器14件,主要是玻璃开裂,压线行驶,哨兵模式没保存,新疆昼夜温差大有冷凝水,音响喇叭问题(和前面中国汽车质量网的喇叭问题是一个投诉) ,一个AEB不起作用(和前面那个误踩油门的是一个投诉),两个AEB刹车太快后面追尾。
2件车辆行驶后跑偏(同一个人发了两次)
剩下1件电池包刮擦只换不修嫌贵
1件销售服务人员态度恶劣
1件嫌排产慢不给退单算在态度恶劣
1件充电桩降价不补钱
1件想变更上牌人不让
2件后期升级座椅的长度要求一并升级(同一个人发了两次)
他们算下来投诉率万分之3,10万以上所有车型第一名,算五菱宏光第二名(月销要超过1000台才计入)
按照质量问题算投诉率大概率是万分之1,如果去掉明显抽象的,比如新疆温差大有水珠和油门当刹车,哨兵满了没保存这些,质量投诉大概是万分之0.4
恩,就这样,两边SU7质量问题投诉数据差额就是那一两件的区别,哪怕后者投诉总样本量是前者8倍以上。
我就特别好奇,这是怎么一个算出来正数第一,一个算出来倒数第一的,莫非客观质量投诉率部分小米正数第一,结合什么缺陷风险,安全性,环保性,和调研机构“测评”之后突然算成倒数了?
还是因为我只扒拉了【中国汽车质量网】 2-4月数据,1月有突然大批量投诉,导致客观数据不行了?
诶,米学长太坏了,竟然扒拉数据,诶。
--
FROM 183.2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