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这部分,个人觉得,数据量可以说就是智能驾驶的基础设施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过去这几年包括今年,大概是其他车企和特斯拉之间在智能驾驶上实力最接近的阶段。
再往后,特斯拉的数据优势会越来越大,尤其红绿灯和标志牌识别的FSD正式更新之后。它不需要硬件更新,所有现存的特斯拉旧车直接就可以使用新一代智能驾驶并且继续提供数据
其他车企要识别红绿灯和标志牌,还得等PPT车真的量产,并且成规模的销售出去之后才有希望完善这个层面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即便这样,这个“成规模”的量比起存量的各种新旧特斯拉车来说也只是个零头。
我只能说,数据角度,其他车企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目前看只会越来越大。马斯克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是从非常长远的角度进行准备的,整个框架体系的设计不是为了满足当前这几年的现实需求,而是奔着普通人觉得是很遥远的目标去的,这种思路,结局就是要么太难最后难产胎死腹中,要么就是熬过最难的阶段之后,框架上的前瞻优势会越来越大。
类似的就好比spaceX的造火箭的思路,猎鹰9相当于最常用的商业发射的火箭型号(覆盖我们的长二,长三,长四,长七的市场),然后由于整个框架的前瞻性,他很容易就基于猎鹰9而弄出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对应长征五号的市场),几乎就跟搭积木一样。也搞出了火箭回收,而且回收成功之后,很快就实现了95%以上的回收成功率。而我国从长二长三到长征五号搞了多少年呢?长五成功率,性能,以及性价比还低于猎鹰重型。这就是框架上的先进带来的加速度优势。
马斯克这个人绝对是个天才工程师。可以说是很可怕了。他的计划只要初生阶段熬过去了,没有早期夭折,那么接下去他的体系优势就不是别人能比的了。超级工厂,车型少,然后大量的通用零件(像不像猎鹰9和猎鹰重型?),新旧车完全通用的智能驾驶系统,一开始就使用最可能实现L5的视觉方案,,,
而国内车企,或者说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目标只是“造出一个在当前或者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卖得好”的产品。不能说这是错的思路,因为马斯克那种思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步子太大扯着蛋了。但spaceX和特斯拉可以说都已经度过了各自最困难的阶段,spaceX已经在吊打全世界,特斯拉即将吊打全世界了。
【 在 corcovita (corcovit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我也看过,但当时小鹏的NGP还在测试阶段。42号刚测的这个是发布的正式版。
: 特斯拉的强大在于足够大的销量带来的足够多的数据,缺点是没有高精地图。国内厂商没有足够的数据,但可以辅助高精地图。目前各家选择都是综合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方案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对于用户而言,就是看谁更可靠更好用了。
--
修改:silenlight FROM 223.21.197.*
FROM 223.2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