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记者采访时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只会说浅层现象,不会说深层原因。
国内企业第一家量产并装车乘用车混动专用发动机的是广汽,第二家是比亚迪,其它企业则都是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了混动汽车的技术引导目标后,才逐渐开始研发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
而在这些跟随国家引导进行技术研发的发动机企业中,目前进度最快的也只是到了产线筹备阶段还无法量产(例如:长城、东风、五菱),其它大部分则都只是处于原型机验证阶段(例如:长安、奇瑞、吉利)。
所以,由于理想的前机舱给发动机留下的空间狭小(小于岚图和赛力斯),理想当时只面临两种选择:
①1.2T三缸燃油平台发动机,升功率83kW/L,最高热效率36.6%;
②1.0L四缸阿特金森发动机,最大功率55kW,额定功率43.4kW,最高热效率略高于①,但是仍然<39%(而且当时还不能像①一样确定量产时间)。
所以,理想当时不是①②都可以选,而是只有选①才能将发电机这匹小马撑得更大一点——如果选②,那发电功率只能拉得动A0/A00车型。
不过,时代不同了,行业技术已经前进了很多。理想汽车如果明年还准备推出大改款车型,那么发动机和电驱动都可以选择混动专用的产品。
东安公司的1.5阿特金森混动专用发动机今年即将研制完成,试产出样机后理想汽车就可以装车去跑十万公里路测了。
理想公司的下一款车终于可以扔掉1.2三缸燃油发动机(比较快的方式则是直接购买东风岚图公司即将量产的1.5阿特金森混动发动机);电驱动系统也可以扔掉联合电子的低密度臃肿机型,选择其它一大批供应商的高集成高密度三合一机型。
【 在 sush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符合我们前面两颗100kW峰值功率电机(发电和驱动)的布置,还要考虑40.5kWh电池和45L油箱的布置,可选的增程器就只有3缸的涡轮增压和4缸的自然吸气,两类产品我们都装车实验过,首先淘汰了4缸自然吸气,对了,还是阿特金森结构的。
:
: 而在主机厂和专业发动机品牌厂商里,我们选择了没有竞争关系的专业发动机品牌,这样可以比较踏实的解决持续的供给。
: ...................
--
修改:FHWYSH FROM 139.227.114.*
FROM 139.2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