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必须提速”。
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又为中美竞争画出了一条新赛道。当天,他在造访位于
“汽车城”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厂时,饶有兴致地试驾了一辆新型全电动皮卡,并发表
讲话。
拜登承认,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遥遥领先,不仅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有很好的
制造工艺,全球八成动力的电池产能也都在中国。随即他放出狠话,美国必须加快发展
电动汽车行业,阻止中国“赢得这场比赛”。
电动车为何这么重要?
这不是拜登第一次盯上电动车。
就在上个月20日,拜登曾以视频连线的形式“云”参观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生产
中心。他在参观时,发表了和如今几乎相同的言论,认为美国必须提高电动汽车的产能
,“追上并超越中国”。
那么,拜登为何这么重视电动车领域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明昊表示,
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非常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在他的对华竞争的构想
中,技术竞争以及产业竞争,是和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华经济竞争高度相联系的。这就不
难理解,无论是芯片还是电动车,都是拜登政府的重要关切。
此外,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是拜登政府对内、对外政策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
上个月,美国刚刚邀请38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两位欧盟领导人参加气候领导人峰会。在会
上,美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排放目标。而推动电动车发展、使用清洁技术、
解决充电桩部署等问题,将有助于拜登兑现承诺、达成到2030年所有美国产汽车实现零
排放的目标。
拜登也要“稳就业”?
而在赵明昊看来,拜登此次专门选择在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福特发表讲话
,也有意推动美国汽车制造企业针对电动车领域,展开革新和竞争。
就在当天的讲话中,拜登不忘推销其超过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并称将拿出其中的174
0亿美元用于电动车投资。
白宫当天发布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这项针对电动车的投资计划。具体政策分为刺激
需求、制造和供应链、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全国网络、研究和创新四个部分,涵盖对消
费者进行退税补贴、投资兴建充电桩、由政府拨款将一定比例的校车、公交车转换成电
动车等具体内容。
通过该计划,白宫希望重新确立美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领导地位,创造高薪工作
、扩大制造业、令家庭用电动汽车更加普惠,并有能力向全球其他国家发售电动车及其
零部件。
赵明昊表示,发展电动车产业不仅是美国制造业转型的一部分,也是拜登兑现竞选承诺
、缓解疫情对美国经济冲击的重要考量。一方面,美国民主党内部,很多声音还是支持
气候环保的,拜登此举有助于巩固民主党选民基本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电动车的
投入,也能为更多中下层的美国民众提供就业岗位,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支持共和党的群
体。
基于这一点,电动车投资计划受到来自共和党的抵制和反对声,相对来说可能会小一些
,但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目前美国党争激烈,共和党方面也非常警惕拜登利用
诸如电动车投资计划等进行“战略包装”,以此来提升其更大层面、投入更多的“基建
计划”的合理性。
“战略包装”施政计划有何目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拜登近来处处拿中国说事,也反映出美国国内政治高度极化、拜登政
府执政存在明显困境。他希望利用当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的微弱优势,来尽快推动一些
施政计划和目标。而打“中国牌”、对施政计划进行“战略包装”,则成为拜登团结民
主党、争取共和党的一大利器。
就在拜登造访福特当天,白宫在发布的投资报告中不忘贩卖“对华焦虑”,称尽管美国
在电动车技术领域领先于中国,但在电动车的制造和电池相关的竞争中已处于落后。截
至2020年,中国已拥有约80万个公共充电桩,而美国仅有10万个。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上拥有的电动汽车,已经占到全球电动汽车总量近一半。仅20
20年,中国就制造销售了约130万辆乘用电动汽车,而美国仅为32.8万辆。过去十年,由
于受国内传统利益群体的羁绊,美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未发力。
不过,仅靠这样一项投资计划,美国就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赶超吗?上海交通大学汽车
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持否定态度。一方面,中美出行方式存在差异,美国民众城际
出行需求量大,电动车的电池续航和制造能力尚无法满足这一庞大需求。另一方面,作
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能否充分调动私营企业大量建设充电桩,也有待商
榷。
而在赵明昊看来,除了电动车领域,根据今年4月美国参议院推出的所谓“2021战略竞争
法案”,美国未来将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科学技术上开展全面竞争。这其中不仅包括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也包括像电动车、机械制造、稀土等一系列重要中
端产业和战略技术领域。对于中美之间的竞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期指出,中
国的战略蓝图一直向全世界公开透明。中国从不以超越美国为目标,而是不断提升自己
、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中国。中美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利益高度融合,中
方主张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但如果要竞争,中方也不会回避,但是竞争应该是公平公
正的,而不应“下绊子”、用强权来剥夺其他国家正常正当发展的权利。
--
FROM 113.1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