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孙子》探幽
九地篇 第十一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其】城邑多者為重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意谓入可由,归难从),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能】克。掠于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死”字衍)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鬬。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同率)與(往。《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传:“于,往也。”)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说文》“主发谓之機”。《后汉书·张衡传》“施关发机”。此谓发起进攻),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使其】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入】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相】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鬬,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恐“詳順”誤。“詳”,通佯,《史記·殷本紀》:箕子詳狂爲奴。意谓佯顺其强以骄其志,待其懈而攻之)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一向”謂同仇共向。并兵向敌于一向,则千里可擒敌將也),是謂巧(指“顺详”之巧术)能成事。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随机不守绳墨),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
FROM 117.143.146.*
火攻篇 第十二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
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
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則止。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
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
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句谓明火灼然,可夺物掠资;大水强冲,可绝敌道,然不可夺掠物资)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兵】,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說,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
FROM 117.143.147.*
用間篇 第十三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七十”疑“十七”之误,意谓一旦兴师,十家中七家不得操事。或曰一家从军,七家从之。十万之师七十万家从之)。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此“间”字恐衍。此句意谓,我方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报传于敌方。然未收买敌方官吏,故一旦败露,我方传假情报之间谍因身在敌方,难逃。若有“敌间”障之,何不速逃?)也;
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兼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往来】。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伊摯、呂牙皆特务?)。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7.*
FROM 117.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