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笠,我还是从她传言代言海澜之家事件上认识她的,也感谢女权,它们的恶心言论让我重点关注了一下她。一个公然攻击中国男性,却代言男性品牌海澜之家,引发男性的不满以后,有女权公然支持说以后给自己老公就买海澜之家了,还有人说要买给自己的父亲。
这种言论让我想到另一个事,除了某蒙,大家应该都还知道一个基本上都在骂男人的公众号“故姐”,也是一个千万粉丝的女权大V之一,内容和咪蒙差不多,除了说女人苦就是骂男人。
直到有一天,割韭菜割的力道有点大,在各大P2P相继爆雷的情况下,还接超出正常收益的理财广告。当然推广之前先得情绪抒情一番,把男性的“可恶”和女性的“悲惨”拿出来说,引起那些掌管着家里财权的女性愤怒和焦虑,然后才能方便收割,于是乎有了这个。
看到没有,先贩卖焦虑和愤怒,然后骗你乖乖地打开钱袋子,跟着它理财。在2018年11月以来,“故姐”在文章中分别植入4个理财产品的广告。后来的结果大家一查就知道,平台相继跑路,故姐起初删文了事,再卸磨杀驴去拉黑那些赔得一无所有对它歇斯底里的女粉,一切涛声依旧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虽然声音被刻意压制,但那些女粉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有粉丝在新榜相关报道中留言称,维权群里面有上千人被骗,资金高达1亿元。最后在投诉和证据面前,故姐这个公众号被封,可是钱呢?那些受害者怎么办?和众多爆雷的P2P一样,至今都没看到答案。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受害的那些女性当中,家庭妇女占比很大,有些家庭妇女说是老公在外打工赚给孩子的奶粉钱,有的甚至是家里备用的钱,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和家人说。
受害粉丝们那么多哭诉卖惨的,我最心疼的反而不是她们和孩子,而是她们的老公。那些男人在外累死累活把钱给她们,她们不懂感恩也就罢了,关注的还都是那种毁三观的公众号,整天怨气滔天的说女人多苦男人多么舒服和可恶,活在那些女权营造自己多牛逼被男人坑苦的梦里。那些女人为了支持自己的“情感导师”,居然连最低级反常识的鬼话都信,骂丈夫也就算了还赔掉了孩子的奶粉钱,那些男人得知以后得多么绝望?
从受害者数量上看,这种人还挺多,宁愿相信套她们钱和她们一起骂男人的故姐,也从不心疼在外拼死拼活给自己钱养她和孩子的丈夫,这丈夫在外干活不被理解还得挨她们骂。在只是少部分事件吗?不好意思并不是,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一则报告上了热搜,说中国女性的存款超过中国男性,引起不少女权狂欢。
可真细究下来,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60%左右,中国男性的差不多是75%,男性工作人数比女性多。另一方面,男性平均工资高于女性2000,也就是男性普遍赚的比女性多。可在消费上,女性超越男性,这就搞笑了,在工作人数和工资低于男性的情况下,消费高于男性的女性存款却比男人多,这在世界上也只有中国了。根据那则调查报告显示,大概有76%的家庭是由女性掌管财政大权,这就解释得通了,男性钱都交出去了还能存什么?
以上情况表明,那些女权鸡汤文里面的女总裁女强人是少数,真正大多数的女性生活,还是得接受男性的供养。而另一方面,我们细数一下各平台网上粉丝动辄百万千万的情感大号,几个不是女权的?这个数量累计下来,就算扣掉重复人数,那些女粉得有多少?这样算下来,也占据了中国女性相当一部分比例。
两个女性大比例群体再重合我们就能发现,故姐骗局事件里的女性粉丝,那种靠着男人还骂男人的女权粉丝,比例很大。女网民数量多上网时间长粘度大,这种自媒体界公认的现实,这种女人平时闲得很,就分布在各大平台,其中微博最为严重,因此微博也荣获女厕所的称号。
我记得我上一篇文章中国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不是女性能顶,是男性能撑写完后,有女性不服的留言,女性消费多没错,但是有很多消费是给孩子和家庭的,不是女性的个人消费。这确实也没错,不过有一点,不管是不是女性的个人消费,消费的决策权其实是在女性手上。
这也就能解释了当代男性的悲哀,钱大多不在自己手上,购买决策权也大多不在自己手上,媒体和舆论都是资本的器官,而资本本质就是趋利的,男性就算付出再多也不会被重视和感恩。不信我们看看现在的媒体和各种情感号,有说男性的不容易的吗?基本上是把女性的不易不断的放大,各种变着花样炒冷饭来说。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回到开头,看看女权公然支援海澜之家请杨笠代言,声称会给老公买海澜之家的嘴脸,会不会不寒而栗?对啊,消费决策权在它们手上,哪怕是男性的品牌公然请侮辱男性的人代言,男性也只能接受甚至是被动支持,怒不能言。
这次英特尔找杨笠代言也是一个例子,我们看看那群变异生物的言论,果然和上次海澜之家一样,说出买不起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话。
这种言论我根本就懒得看,被它们说的人并不low,它们真是low到家了。最可笑的还是这种,又开始了鉴定好男人大法,滋滋滋,居然还有那种以婚恋定男人如何的女权,果然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这种明显的人身攻击男人都不能反击,甚至将那些反击的男性,说成生活不如意的,因为精英男没这个时间和兴趣关注这些?看到这个我莫名想笑,它们的意思大致是想说精英男大多是没有时间关注这些的,可它们不清楚精英女同样工作很忙没时间整天打拳么?看看微博的数据,比如女用户数女用户活跃时长,再看看各大微博下女权打拳的活跃度和黏性,它们这样发言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骂自己啊。哦,我差点忘了,在那群生物眼里,只有男性才有好坏之分,女性不管死的活的都是完美无瑕的小仙女,都是精英。
这就是它们自嗨般掌握舆论的又一问题所在,那群生物一边自己整天打拳一边又对男性不满都恶意攻击,明明自己是著名玻璃心却又指责男人不该和它计较,明明自己反对以婚恋定优劣却又喜欢将男人是否能讨女人欢心作为成功标准。你看看,多少不明生物在下面留言,指责男性在上纲上线,还有说男性在对号入座的,我先送它们两张男性网友的评论。
那些说抵制和攻击杨笠的男性是对号入座是玻璃心的,难道没思考过,一直以来你们打拳上了多少次热搜?大多还都是因为别人无心的几句话,或者别人电视剧的某个情节,就让你们感觉被冒犯到,论起爱对号入座和玻璃心,谁能比得上网络女权?这个我倒是支持有些兄弟列个表出来,女权打拳的那些言论和剧情,比如小品《投其所好》,比如电影《唐探2》,比如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和《人民的名义》,可都让女权闹腾了好久。当然最近的还有宋轶和李诞的事,以及比较出名的俞敏洪言论,这种事件数不胜数啊,人家还没有攻击呢,只是就事论事甚至拍马屁讨好,就能让网络女权跳脚。
按照那些女权的逻辑,它们骂宋轶的好嫁风宣传,是不是刺痛了那群游荡在网上龇牙咧嘴,现实里却臭嘴腥风没人要的女人,全网抵制的那群货肯定是对号入座了。至于李诞就更冤了,那么多躺赢职场的玻璃心对号入座,害得它出来道歉和被官媒点名都不行,非得封杀才能解女人们的气。再看看俞敏洪,哎,不仅全网骂,还被迫跑到妇联负荆请罪了,按照女权的逻辑这应该都是它们那群对号入座的玻璃心的问题才对。
这也是真正让男性愤怒的原因,说是玩笑,可如果性别一换这种玩笑能随便开?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此时又何必惺惺作态装无辜?试想一下,如果性别一换,有人这样公然攻击女性的话,那结果可就悲催了,很大的概率是这样的场景:
忽一人大呼"歧视",女权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媒体和大V)齐哭。俄而百千女大呼,百千儿哭,百千拳吠。
到那时热搜是一定的,相关人员也一定会第一时间被抵制和道歉,被官媒点名甚至被封杀也不是没可能,代言女性品牌和女性较多的产品更是做梦。可我们反观杨笠,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不说,至今没有道歉,还公然代言男装品牌和男性用户较多的因特尔,就这居然说中国男人玻璃心对号入座,居然说男性小心眼和敏感,那些不明生物真是脸大如斗。
我第一次听说,一个工作参与率高工资高消费和存款却低的国家男性是小心眼,也是第一次听说,一个出门默认男性买单不讲究AA的国家男性小心眼。可见退让的久了并不会让人感动,只会让对方理所当然变本加厉,最后只要你稍微不任其所为有一点自尊,就会被恶毒攻击,比起从不退让的男性被攻击的更厉害。这里也奉劝一些男性,认识到如今形式的严峻性,“斤斤计较”并不丢人,在这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按闹分配的环境下,大度和责任这些词就是一场对男性的PUA。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今日割我五城,明日割五城,最后就沦为奴隶了。在我们说女权的危害时,有的男人丝毫没有现如今形式的洞察,麻木且盲目的认为女权翻不起浪,以此让我们容忍。更有甚者,面对指责挑起性别矛盾的反女权,说指责女权的人和女权都在挑起两性对立,真是可笑至极。两性对立有过吗?一直都是女权单方面屠戮好吗?男性偶尔的不满和反抗就是对立?如果男性有女性十分之一的团结,女权立马就完蛋了,还能对立得起来?现在的这种“对立”的状态其实就是男性单方面承受攻击而已,这点女权都能看出来。
综上,杨笠英特尔代言遭下架这件事,我觉得论起普通和自信,怎么都轮不到中国男人。此外,男人也有资本啊,毕竟咱们看看杨笠这副尊容,觉得普通一点没什么,没毛病吧?咱们再来看看那个说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余秀华,我觉得是个人就可以自信。
--
FROM 103.6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