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代码也是符合幂律分布的,就是说20%的代码占据了80%的时间,少量热点代码被反复执行,而大部分代码其实根本没有被调用的机会。这意味着只要这些少量热点代码常驻内存,系统就不会很慢,而剩下的80%的代码完全没必要放到内存中去,一是因为这些代码需要占据大量的内存空间,二是即使这些代码常驻内存,对系统性能提升也是微乎其微的。
【 在 hgold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期运行下来,65GB 内存可以把磁盘的热点数据都填到内存了啊。还是很划算的。
: 我感觉有很多文件系统还没有适应大内存。比如 chrome 浏览器经常会生成大量的小文件。写入完成后文件系统会做 fsync() 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小文件丢失后都无所谓。文件系统应该允许给应用程序设置某个目录是 cache 目录,可以忽略 close() 时候的 fsync() 减少实际发生的磁盘 IO,如此这般,操作系统还可以更快一些。
:
--
FROM 113.2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