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刘歆看到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FROM 120.229.36.*
安国少学《诗》于申培(申公),受《尚书》于伏生(伏胜),学识渊博,擅长经学。汉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司马迁的今文经学老师是董仲舒)。
孔安国时代
古文学派
和今文学派
分别在搞什么东东
在 djsha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FROM 120.229.36.*
尚书是从其他更古老典籍中摘录段落,汇总而成的。比如尧书、禹书。战国时称三坟的书,大概就是这些更老的古籍。
而西汉后这部尚书又遗失了。
后来又有人突然拿出来。大家就怀疑伪造的。
所以历史上肯定有尚书这本书。
现存的尚书是不是原来的那本,好象考古发现证实过。
【 在 djsha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FROM 120.204.182.*
这个古今是用汉人标准定得,
今文是有明确传承的,用汉代隶书所记载的,没丢过。
古文是从墙里挖出来的,大约是秦篆记载的,对于汉人来说是古文。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古文
【 在 djshaofei (n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安国少学《诗》于申培(申公),受《尚书》于伏生(伏胜),学识渊博,擅长经学。汉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司马迁的今文经学老师是董仲舒)。
: 孔安国时代
: 古文学派
: ...................
--
FROM 112.10.109.*
汉朝当时的今文尚书也是古文(籀文之类)转译过来的
貌似是晁错写成了通行的隶书版本
今文尚书没问题,应该是说,这些写成隶书的版本,当时比较有共识。但问题是因为写成了大家都认识的版本,传承过程不免加入自己的观点,传来传去就形成了特定的学派
反倒是古文尚书,大家都不认识,一旦释读出来,觉得可信度更高,更代表周朝原文本来的面貌。当然,反过来看,如果是纯伪造那就是伪书。
我的问题其实是,现在史学家,对汉朝人眼里当时的古文尚书是个啥态度。
对汉朝的今文尚书,应该比较明确,大概率是真,传承过程有出入,部分章节会被曲解
【 在 can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古今是用汉人标准定得,
: 今文是有明确传承的,用汉代隶书所记载的,没丢过。
: 古文是从墙里挖出来的,大约是秦篆记载的,对于汉人来说是古文。
: ...................
--
FROM 120.229.36.*
今文我说的是传承明确,就像你说的,晁错转译,他的原本译本传承清楚。
所以被汉人认为“可信”。
就像古玩字画一样,如果每一时间都有著名藏家盖章,这就可信,
如果中间缺了很多年,突然冒出来一副,就不免要受到怀疑是造的假。
【 在 djshaofei (n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朝当时的今文尚书也是古文(籀文之类)转译过来的
: 貌似是晁错写成了通行的隶书版本
: 今文尚书没问题,应该是说,这些写成隶书的版本,当时比较有共识。但问题是因为写成了大家都认识的版本,传承过程不免加入自己的观点,传来传去就形成了特定的学派
: ...................
--
修改:cannan FROM 112.10.109.*
FROM 112.10.109.*
当代的20世纪以后的史学家,对尚书无所谓今古,都是史料而已。
主要态度是挖,挖出来了再说。
王国维还是谁提出来的几个原则,地上地下结合,史料与文物结合之类的。
这样古也好今也好都是好东西。
【 在 djshaofei (n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朝当时的今文尚书也是古文(籀文之类)转译过来的
: 貌似是晁错写成了通行的隶书版本
: 今文尚书没问题,应该是说,这些写成隶书的版本,当时比较有共识。但问题是因为写成了大家都认识的版本,传承过程不免加入自己的观点,传来传去就形成了特定的学派
: ...................
--
FROM 112.10.109.*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于。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泅u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甘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甘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冲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帅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梅骛?(不会读,没法输入),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问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
【 在 djshaofei (n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
--
FROM 115.34.13.*
这篇文风不错,现在大陆的文风和歌词没有台湾的好,但是现在自媒体兴起,大家开始用脚投票了,好文章脱颖而出。
【 在 whiho (逢赌必输~聚散两依依)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刘歆看到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19 17:17:33 2020), 站内
:
: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于。
:
: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泅u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
: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甘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甘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冲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帅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梅骛?(不会读,没法输入),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问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
: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
: 【 在 djshaofei (null) 的大作中提到: 】
: :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 :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 :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 ...................
:
: --
: 余读教士书,知彼辈来华之初,多乏托身之所。初期天主堂与基督教堂迨多借地设於佛
: 寺、道观之内。其神父、牧师讲道往往便置十字架於佛前香案上。宣道至高潮时,往往
: 便挥杖直指神坛上泥塑木雕之佛像,斥之为糊涂偶像,有罪而无灵……。基督教原为排
: 他性极强之宗教,对异教之「敌我矛盾」,界限分明。诋辱异端之言辞,均极严峻;而
: 传教士笃信本教真理,亦从不讳言之。有时在其辱骂异端至激烈之际,四周围听之僧侣
: 与群众不但不以为忤,每每且为之欢笑助兴……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5.34.13.*]
--
FROM 171.43.5.*
你还真眼尖
这是梁启超写的
【 在 htianshui (htians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篇文风不错,现在大陆的文风和歌词没有台湾的好,但是现在自媒体兴起,大家开始
用脚投票了,好文章脱颖而出。
: 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
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
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
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
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
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
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 佟渡惺椤贰4耸堑笔薄渡惺椤返牡
谝恢直居凇�
: ...................
--
FROM 120.2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