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禹治水治的是哪一条小河小溪?
那我们在吹吹方舟?
【 在 asdfgh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别再吹二里头了。。。
:
--
FROM 122.96.42.*
积石峡,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浮于积石,至于龙门”,清梁份《秦边纪略》云:“盖黄河入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积石山,指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主要山脉。小积石山北端被黄河拦腰切断,形成一条长约25公里的峡谷,这条峡谷就叫积石峡,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峡谷。积石峡里,黄河汹涌澎湃,横冲直撞,咆哮着向东奔出峡谷。
【 在 xingtianwai (xingtianw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当时的人力和工具,只有石器,一天能挖十立方的土来疏通?
--
FROM 112.47.159.*
这些神话
大概是当时的超级工程
【 在 feiy (万事皆相通)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种说法,女娲补天,实际是穴居时代,某母系首领补洞顶漏水。
【 在 xingtianw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当时的人力和工具,只有石器,一天能挖十立方的土来疏通?
: --
: FROM 113.103.89.*
--来自微水木3.5.1
--
FROM 117.139.78.*
大禹治水的整理
首先,几个基本问题,构成对传说去伪存真的分析框架:
第一个基本问题,大禹治水的时候,那么简单的工具能开挖多大的工程量?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大禹治水,还是大禹治河?
关于问题一,大禹那个时候肯定没有大规模的铁制工具,也没有大规模的青铜工具。千年后的都江堰都算是很大的工程了,在今天看来,也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工程。千年前的禹时代,凭借木石工具,能做的也就是把河道中的淤泥蒿草树枝清理一下的工作量。 仅仅清理一下居住区附近的水,其影响力似乎不足,也与禹过九州有冲突。让禹用那么简单的工具去治九州大水,也太难了。禹带着现在的工程机械的一个施工队也做不到。
关于问题二,传说中大禹他父亲治了很多年(9年)。大禹治水治了13年。可是根据气候学的变化,没有一场大洪水,能持续20多年。再大的洪水,20多年该退的自己就退了,该退不了的,桑田变沧海了。另一个事实,一条含泥量特别大的河确实存在多年汛期反复泛滥的情况。比如治理黄河在历代确实是一件大事。历代都会产生专门的部门,官员,资金,人工,讨论思路,同期会产生功劳簿和罪名簿。确实有很多人因为治河不利而丢了性命。治河方案和成效也确实作为大事件被记录在案。
所以一个合理的猜测:大禹治水不如说是大禹治河。大禹治理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次具体的洪水,而是治理居住地附近的水系,防止是年年雨季发洪水的现象。他父亲采用的是加高堤坝,保护居住区。这种方法无法应对泥沙堆积,就象历史上的黄河,形成地上河,难免泛滥。而大禹采用的是疏通河道,保证河道排水畅通,保护居住区的办法,解决了泥沙堆积。
治水、治河又确实需要测量工具、计算工具。进行实地放线。计算两点间的标高。所以准绳与规矩、河图、洛书,这些可能是治水过程中用到的工具。是一种比较简便易操作的原始计算工具。类似于手册,适合于操作人员现场查。比如说疏通河道中很重要的测量和找平。大禹治水过九州实际指的是作为治水官员,到各地视察、传播治水思想,治水理念,以及治水中涉及的一些计算。这就在各地形成多个独立的工作面。从管理角度看,多个独立施工面的情况下,治九州之水是可能的。禹的功能就类似于现代的防汛指挥部。一方面提出了有效了思维,解决了季节性洪水的问题,化水害为水利。其次把方法传到九州,使九州受益。第三,大禹治河过程中,促进了测量工具的发明。这些促进了族群繁荣,事迹也就被族人记下来了。
【 在 xingtianw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当时的人力和工具,只有石器,一天能挖十立方的土来疏通?
--
FROM 60.10.194.*
大禹治水工程,不如说大禹治河思想。由于大禹治河思想的提出,作为治水官员,传播的九州,建立多地多个工作面。使得各地水害变水利。一个好的治河理念,就会产生,找不到超越工具时代水平的大型单项工程,但确实可以产生特别大的时代化的水利效果。而且禹被后人纪念也确实更多是因为他的治水思想。
【 在 RSN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禹治水的整理
: 首先,几个基本问题,构成对传说去伪存真的分析框架:
: 第一个基本问题,大禹治水的时候,那么简单的工具能开挖多大的工程量?
: ...................
--
FROM 60.10.194.*
可能以前梳挖的是一个堰塞湖?
--
FROM 112.96.199.*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以大禹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他该怎么治水?
我认为大禹当时能做的,只能去做地势勘测,判定地势高低,预测洪水的走向,提前做出洪水预警。然后他使用王权,强令迁徙泄洪区的人口,迁往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
而且我觉得这个勘测地势的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应该是有一个几百人的团队完成的,有人操作水平仪,有人在树皮上画图,有人用绳子记事。大禹所做的,可能是发明了一个水平仪和测绘方法。这个禹字的字形,看起来就像一个水平仪,呵呵。
【 在 xingtianwai (xingtianw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当时的人力和工具,只有石器,一天能挖十立方的土来疏通?
--
修改:lxku FROM 117.100.230.*
FROM 117.100.230.*
如果大洪水过后,整个北中原的土地变成了沼泽地,对于古人来讲,那就是洪水20年不退。同时到了每年的汛期,沼泽地的水位上涨,还会淹没一些居民点。于是大禹他爸就率领人民筑堤防洪,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每年都要溃堤淹死人。然后大禹换了个方法,他先去做了地势勘察,判定水流的走势,然后把人民迁到安全的地方,只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开挖泄洪渠。这样一来,沼泽地的水位逐年下降,河流逐渐稳定。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世代传说着他的丰功伟绩。
【 在 RSN100 (RSN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禹治水的整理
: 首先,几个基本问题,构成对传说去伪存真的分析框架:
: 第一个基本问题,大禹治水的时候,那么简单的工具能开挖多大的工程量?
: ...................
--
FROM 117.100.230.*
因此后来渐渐的华北就缺水了
【 在 lx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大洪水过后,整个北中原的土地变成了沼泽地,对于古人来讲,那就是洪水20年不退。同时到了每年的汛期,沼泽地的水位上涨,还会淹没一些居民点。于是大禹他爸就率领人民筑堤防洪,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每年都要溃堤淹死人。然后大禹换了个方法,他先去做了地势勘察,判定水流的走势,然后把人民迁到安全的地方,只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开挖泄洪渠。这样一来,沼泽地的水位逐年下降,河流逐渐稳定。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世代传说着他的丰功伟绩。
--
FROM 223.104.7.*
华北后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怎么治水没有关系。
所以新时代的大禹治水,应该截断雅鲁藏布江,向西北和华北引水。
【 在 nkai (只抬杠,别骂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此后来渐渐的华北就缺水了
--
修改:lxku FROM 117.100.230.*
FROM 117.1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