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啥明朝南北榜的考官这么蠢?一个名额也不给北方?
- 不能光算这个账,当时的主要威胁是北方,如果北方长期没有本地官员只靠南方的那些人才能守好边疆?朱重八是从这个角度来算账的。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也是一个道理,南京距离边境太远了。
 【 在 ybnt (藥不能停)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婊子要牌坊实则下三烂的明朝...
 : 各地按接近人口比例产出一定比例的官员,这个逻辑并没有问题
 : 用科举来挑选治国的人当然是不合理的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1.*
 FROM 139.205.191.*
 
- 朱重八不是好东西,
 但是明朝那些文人也是王八蛋,
 没干一点好事,死多少都不冤。
 
 【 在 ybnt (藥不能停)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婊子要牌坊实则下三烂的明朝...
 : 各地按接近人口比例产出一定比例的官员,这个逻辑并没有问题
 : 用科举来挑选治国的人当然是不合理的
 : ...................
 --
 FROM 123.112.70.*
 
- 我支持增加北方官员的
 譬如当时北方战事多,军事方面的官僚就可以多从北方走.我从来都反对科举,尤其进士科的科举...进士科并非主流的汉唐,比宋明有活力的多.
 我的意思是,不能自己创造了奇葩不合理的规矩,那个规矩正常执行不下去的时候,首先去想着砍别人的头
 还有空印案,规矩不合理,那就该优化规矩.老朱家的日常操作是,规则有问题,肯定是执行的人有问题,我先砍了这波人的头,换一波人来弄...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光算这个账,当时的主要威胁是北方,如果北方长期没有本地官员只靠南方的那些人才能守好边疆?朱重八是从这个角度来算账的。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也是一个道理,南京距离边境太远了。
 --
 FROM 218.30.113.*
 
- 也没有立马就砍头啊。给了台阶下,让考官挑几个北方士子加上榜。
 
 但是他们还是一个都不录,有点过分了。说北方人文章差可以理解,一个都挑不出来,我是不太信。
 
 【 在 ybnt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婊子要牌坊实则下三烂的明朝...
 : 各地按接近人口比例产出一定比例的官员,这个逻辑并没有问题
 : 用科举来挑选治国的人当然是不合理的
 : ...................
 --
 FROM 112.97.61.*
 
- 看问题很狭隘。
 【 在 Dankesch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朱给了几次机会给改正,他们一点面子都不给,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
 --
 FROM 211.99.12.*
 
- 还是你头铁
 【 在 gongtsine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重八这事特别混蛋,本来朱重八老家虽然现在被骂侉子、刚波,但蒙元时期,朱重八老家可是划为第四等的南人而非第三等的汉人(北人),结果这货忘本,南北榜事件上一口一个朕北人也。
 : 靖康以来北方长期被胡人统治(南方仅仅被蒙元薄弱统治不到百年),都成了文化荒漠,明初山东省粗通论语就能算鸿儒,真是笑掉大牙,公平考试,明初北方人考不过南方人太正常了。
 : 朱重八南北榜故意制造冤案不说,后面还把40%的名额划给北方,这样搞南方人科举简直吃了大亏,本来明初南北人口比就差不多85%对15%,南方人的读书人比例也大幅高于北方人,这种不公平的名额划分,导致同样考试水平的人,南方人比北方人考中进士难几十倍,太不公平了。这样划了都不说了,云贵川凤阳本来虽然在南方,但科举基本白给,结果又从南方划出中榜给云贵川凤阳保送名额,这样江浙科举就更难更卷了。
 --
 FROM 211.99.12.*
 
- 你说15%的北方人,出40%的进士。
 那会不会引发异地高考风潮?
 南方人都入籍北方,去北方高考?
 【 在 ybnt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婊子要牌坊实则下三烂的明朝...
 : 各地按接近人口比例产出一定比例的官员,这个逻辑并没有问题
 : 用科举来挑选治国的人当然是不合理的
 : ...................
 --
 FROM 122.96.32.*
 
- 在皇权时代,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从草根出来的朱重八有这个权力和自信和大臣们斗到底,想跟他理论的那些家伙都得掉脑袋。不是每个皇帝都是李世民。
 【 在 ybnt (藥不能停)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支持增加北方官员的
 : 譬如当时北方战事多,军事方面的官僚就可以多从北方走.我从来都反对科举,尤其进士科的科举...进士科并非主流的汉唐,比宋明有活力的多.
 : 我的意思是,不能自己创造了奇葩不合理的规矩,那个规矩正常执行不下去的时候,首先去想着砍别人的头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1.*
 FROM 139.205.191.*
 
- 这事你要看政治,实际上当时就是要故意把南边人往北赶。促进南北融合,恢复中原的元气。
 明初中原十室九空,现代河南人祖先基本上都是明初迁来的。
 比如最近我查了习家就挺有意思,他们家宋朝从襄阳搬到江西,明初又搬回到南阳
 【 在 gongtsine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重八这事特别混蛋,本来朱重八老家虽然现在被骂侉子、刚波,但蒙元时期,朱重八老家可是划为第四等的南人而非第三等的汉人(北人),结果这货忘本,南北榜事件上一口一个朕北人也。
 : 靖康以来北方长期被胡人统治(南方仅仅被蒙元薄弱统治不到百年),都成了文化荒漠,明初山东省粗通论语就能算鸿儒,真是笑掉大牙,公平考试,明初北方人考不过南方人太正常了。
 : 朱重八南北榜故意制造冤案不说,后面还把40%的名额划给北方,这样搞南方人科举简直吃了大亏,本来明初南北人口比就差不多85%对15%,南方人的读书人比例也大幅高于北方人,这种不公平的名额划分,导致同样考试水平的人,南方人比北方人考中进士难几十倍,太不公平了。这样划了都不说了,云贵川凤阳本来虽然在南方,但科举基本白给,结果又从南方划出中榜给云贵川凤阳保送名额,这样江浙科举就更难更卷了。
 --
 FROM 120.244.164.*
 
- 为什么天天喊“法制”契约”?越喊什么越缺什么
 为什么商鞅维护法律极端到太子老师都下狠手?怎么就不能中庸一下呢?矫枉必须过正吗
 --
 FROM 59.10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