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吕蒙到底咋死的
知名的人多了,怎么就轮到张俨历任显职了?这就和你之前说朱然可以成为孙权伴读一样的逻辑啊?怎么到这里就不承认了?
论证的逻辑性的问题,相对于你的睁眼说瞎话相比,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你说的“东吴世袭领兵权,若孙权真心想减低陆家影响,显然可以分兵,而不是将陆逊部划给陆抗。”要不要先扯扯这个?
孙权只给陆抗5000兵马,区区一个校尉,相比于陆逊上大将军的影响,差了十万八千里,陆逊死后陆家的影响是不是减低非常多?
何况你的逻辑性也有问题
你说:只是责怪,显然不能算是逼死
否则
陆逊死后,孙权居然让陆抗“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
孙权让陆抗当校尉,率领5000人,就能推导出不算逼死了?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主要在讨论 论证的逻辑性,被你 当为 “其他细枝末节” 了。
: 你说 : “陆家是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孙权当然得安抚”
: 我说 :张家也是江东四大士族之一, 你倒说说 孙权 怎么 安抚 张家 了?
: ...................
--
修改:zgx2015 FROM 112.65.11.*
FROM 112.65.11.*
你说的“东吴世袭领兵权,若孙权真心想减低陆家影响,显然可以分兵,而不是将陆逊部划给陆抗。”
孙权只给陆抗5000兵马,区区一个校尉,相比于陆逊上大将军的影响,差了十万八千里,陆逊死后陆家的影响是不是减低非常多?
你的逻辑性问题更大
你说:只是责怪,显然不能算是逼死
否则
陆逊死后,孙权居然让陆抗“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
孙权让陆抗当校尉,率领5000人,就能推导出不算逼死了?
你先说不算逼死的结论的,咱讨论问题能不能有个先来后到?先把你的逻辑性问题搞清楚了再说我的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觉得张俨得到位置是孙权照顾安抚所致,需要找出证据来
: 一个问题讨论后再搞分支。。广度优先会慢很多。。越扯越乱
:
: ...................
--
FROM 112.65.11.*
好吧,你要认为陆家的兵马总共只有区区5000的话,
那么请问,世家这么少的兵马会对东吴的决策造成影响?会掣肘到东吴的北伐意向?
我前面说了,孙权并不是要整死陆家,要整的只是陆逊以及限制世家,我前面贴了孙权晚年整世家的帖子,陆家的陆胤都因皇子之争获罪入狱了,陆逊因皇子之争被孙权整很奇怪?
陆逊死后,接替陆逊的是诸葛恪,权力是不是从世家回到自己亲信一方?陆家是不是退出权力高层?孙权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有必要再继续和陆抗过不去?
孙权任用陆抗就能推导出孙权没有要整陆逊的意思?,何况任用陆抗的同时在同一地方武昌还有诸葛恪大将军假节监视控制他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假期有时间和你讨论。@zgx2015
: 你承认“陆家是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孙权当然得安抚” 有问题,想在陆抗这个分支上讨论,
: 我们可以就这一个分支展开。
: ...................
--
FROM 112.65.8.*
如果陆逊不只有5000兵马,那孙权只给陆抗5000兵马,其余兵马不就是被孙权给没收了?孙权是在削弱陆家有问题么?陆家影响力降低不只是传代啊
三国志对陆逊的死写的很清楚,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陆逊就是被逼死气死的,原因就是累遣中使责让逊,写的明明白白,你的意思是孙权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他思考事情不全面,没想到陆逊会因为不断责骂而愤恚致卒,不知道士可杀不可辱?
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陆逊一死,诸葛恪就假节驻武昌了,不管陆抗去不去东边,诸葛恪对武昌的一切军事叛乱都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去东边更好,陆抗和5000人的大部分就分开了,扶灵不会带着所有军队去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陆逊不见得只有5000兵马,但是5000兵马也绝对不少了。兵贵在精。部曲在外,佃客等藏匿
: 人口还在这些世家俸邑。
: 东吴混合兵制,世袭继承部曲表明君主认可陆家股份。陆家朱家全家步家比较猛,但有一些
: ...................
--
修改:zgx2015 FROM 112.65.8.*
FROM 1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