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朝那些事儿》适合孩子看吗?
且不说你推荐的小说如何吧,内容写的只是朱元璋打天下那点事,并不能系统的了解整个明史
而且你对《明朝那些事》极力的贬低,我是不敢苟同
这本书之所以火,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语言诙谐幽默,甚至有不少搞笑的地方
写王阳明的篇幅非常多,占到了好几章,评价王阳明的句子也非常多,可以说长篇大论
你唯独把他借用毛主席对雷锋的评价来搞笑的内容拿出来攻击,只能说幽默感这东西人和人差别太大了。。。
“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些话用来评价王阳明,每一句都符合,借用来搞个笑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作者“通篇不实之辞,制造谣言说'仁宗为太子加害'”,
也不知道是你没仔细看原文呀,还是为了表达你否定的观点不惜扣些帽子
仁宗是被谋杀,是死因的各种推测之一,作者本着兼听则明原则,罗列一下,怎么就犯了天条了?
人家原文也说了“如果你对这一推论感到不满,也请不要向我丢砖头,因为这个推论并非我首创,实际上,明仁宗朱高炽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悬案”
而且补充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可能给出任何答案甚至推论,这可能注定又是一个永远的谜团。”
而且一再补充又说“历史的魅力可能就在于他永远有无数的谜团让人们去探究,却总也找不出答案。”
最后又说“纵欲而死也好,被谋杀也好,反正不是自然死亡”,说明他没有认定是某一种死亡原因
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补充说明,防的就是你这种人啊,结果还是没防住,真可怜啊,同情他。。。
【 在 real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对雷锋的评价,直接照搬过来,堆砌成一大段,用于评价王阳明,以此羞辱读者智商
: ,这样的书,居然能称笔力了得?
: 通篇不实之辞,制造谣言说“仁宗为太子加害”,根本不了解“仁宣之治”及其所体现
: ...................
--
FROM 111.193.214.*
人家在史实的部分又没恶搞,在人物评价这种比较主观的部分,发挥点搞笑精神而已
历史就是太多正襟危坐的东西了,适当加入些轻松幽默的成分,这也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之一
而且关于幽默,作者自己在书里也写了,算是再次预见到了有你这样的评价。。。
“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既成事实,拉到医院急救都没办法的事实。”
“一直以来,幽默的并不是历史,只是我而已”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 在 real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不是拿来恶搞的,民族精神,不是拿来消遣的。“那些事儿”的这种写法,最终
: 恐难逃下架的结局。
:
--
修改:Polonium FROM 111.193.214.*
FROM 111.193.214.*
“'那些事儿'这本书,首次制造'仁宗为太子加害'这一谣言,性质非常恶劣”
你这话有点太抬举作者了,引擎一搜“明仁宗死因”这种关键字,七八种死因的猜测都有
谋杀说满天飞,你选择视而不见,别人也没办法硬塞给你
至于你用两个根本站不住脚的论据就说人家是小说,更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正史的谬误一样比比皆是,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敢说自己毫无瑕疵的
《明朝那些事》有疏漏也难免,但基本史实算是比较严谨的了,你不喜欢看是你自己的事
【 在 real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我定位改为“小说类”,把书名中的“明朝”二字去掉,真名改为假名,申明“本故
: 事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爱怎么写怎么写,没人管。千万别标榜为“历史
: 类”。
: ...................
--
FROM 111.193.214.*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物和思想的评价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事情
明朝、清朝、民国、包括当代,王阳明的地位大起大落,评价也褒贬不一,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严复、胡适、老蒋,对王阳明或捧或贬,都有不同的见解
范文澜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不是金科玉律,不用太当回事
《明朝那些事》只是轻松幽默的历史读物之一而已,没必要处处用放大镜仔细端详,太累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读过《明朝那些事》,也买了一本合订本。
: 当年明月对王阳明的评价是错误的。要获得这个认识并不容易,十人起码有八九个会被绕进去。解毒要靠范文澜的《中国思想通史》王阳明篇,两者相比较,才能知道当年明月仅仅是历史爱好者,不专业。
:
--
FROM 111.193.214.*
正史《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对仁宗的死因都没明确记载
古人和今人同样都只能推测,合理性衡量标准不是哪本书落灰更多
明人陆釴《病逸漫记》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明朝人给出的都有雷劈、下毒、纵欲3个推测了,后面更是众说纷纭不是很正常吗?
我从来没认同过明仁宗是死于太子谋杀的观点,但是我不反对别人“兼听则明”罗列一些可能的选项
我说搜索引擎,不是要证明仁宗的死因,是针对你说这是《明朝那些事》作者“首次制造谣言”
早在作者之前,这样的猜测已经满天飞了,这个不用到故纸堆里去找
【 在 real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次友情提醒,真实的历史,不在“网络搜索引擎”的排行榜上,而在图书馆中撒满了
: 灰尘的古籍里。
: 搜索垄断,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其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可信度难题,其可以
: ...................
--
修改:Polonium FROM 111.193.214.*
FROM 111.193.214.*
对于王阳明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没有谁配“盖棺定论”
对于历史事件本身,当然应该本着严谨的态度去考证,实事求是
但我之前说的是对于人物和思想的评价,注意是“评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你说的几个人都是一家之言,《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同样是一家之言
你可以不认同他,他还不认同你呢,孰是孰非读者自己会评判的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要读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 为什么要追究历史真相?这是对知兴衰有更高的追求,让自己的主观评价能尽量和客观历史实现一致。
: 对此没有要求的人,读读《明朝那些事》就可以了。听听《英烈传》评书等等。
: ...................
--
FROM 111.19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