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代的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一般都不达标吧?
读死书,死读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只是一个传递速度的等级,不能代表真正每天行600里,800里,。速度受驿道路况,前进方向(从北往南快,从南往北慢),地形,天气,马匹质量,驿站反应速度等影响。比如现在的高铁,号称350公里,北京到武汉1229公里,并不是1229/350=3.5个小时,实际最快的需要4小时17分钟。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有2220多里),所以平均每天走了不到400里;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带着胤禛赈灾的奏折从当时的扬州到北京,大约走了1500里,用了5天4夜,也就是每天大约300里。叛乱这种事事关王朝安危,消息传送员肯定会尽力跑;给康熙报喜讯这种美差大概率可以助力自己的仕途,所以年羹尧虽然没有提到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但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二者都远没有达到日行六百里或八百里,看来古代的虚标也很常见[upload=1][/upload]
--
FROM 114.241.179.*
千年一遇是1000年一次吗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有2220多里),所以平均每天走了不到40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诺基亚8800」
--
FROM 175.167.146.*
古代驿站正常速度是一天一百五十里, 加急三百里
超过三百里的情况极少见, 六百里八百里啥的, 历史上恐怕总共没几次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有2220多里),所以平均每天走了不到400里;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带着胤禛赈灾的奏折从当时的扬州到北京,大约走了1500里,用了5天4夜,也就是每天大约300里。叛乱这种事事关王朝安危,消息传送员肯定会尽力跑;给康熙报喜讯这种美差大概率可以助力自己的仕途,所以年羹尧虽然没有提到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但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二者都远没有达到日行六百里或八百里,看来古代的虚标也很常见[upload=1][/upload]
--
FROM 67.21.85.*
我看到的说法是2500里
【 在 wuyonghai11 (肉番薯) 的大作中提到: 】
: 涿州到西安怎么2000里,1100还是走高速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ad Mini (5th generation)」
--
FROM 67.21.85.*
驿卒只需要认识他附近的几个驿站就行了, 再远的没必要, 换人就行
【 在 wildwood (新生)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有个疑问
那么远的距离,送信的人都认识路吗?
会不会迷路啊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
--
FROM 67.21.85.*
八百里应该是一种军事情报的标准或重要性等级,在官方驿站备马和通关环节给予便利性,具体执行起来肯定达不到匀速八百里/天。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有2220多里),所以平均每天走了不到400里;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带着胤禛赈灾的奏折从当时的扬州到北京,大约走了1500里,用了5天4夜,也就是每天大约300里。叛乱这种事事关王朝安危,消息传送员肯定会尽力跑;给康熙报喜讯这种美差大概率可以助力自己的仕途,所以年羹尧虽然没有提到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但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二者都远没有达到日行六百里或八百里,看来古代的虚标也很常见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1」
--
FROM 111.197.68.*
正常一天旱路60里……水路才能100多里
就是军队的正常行军速度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驿站正常速度是一天一百五十里, 加急三百里
: 超过三百里的情况极少见, 六百里八百里啥的, 历史上恐怕总共没几次
:
: ...................
--
FROM 58.33.43.*
毛主席说博古,打仗行军,不是在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而是要靠一双脚,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两天忽然想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加急传送,动不动就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想知道到底是多快。于是简单查了一下,安史之乱发生地为当时的范阳,即今天的河北涿州,消息用了6天传到华清池李隆基那里,涿州到西安约2000里(即使以唐朝1里相对于现在的450多米计算也只有2220多里),所以平均每天走了不到400里;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带着胤禛赈灾的奏折从当时的扬州到北京,大约走了1500里,用了5天4夜,也就是每天大约300里。叛乱这种事事关王朝安危,消息传送员肯定会尽力跑;给康熙报喜讯这种美差大概率可以助力自己的仕途,所以年羹尧虽然没有提到六百里或八百里加急,但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二者都远没有达到日行六百里或八百里,看来古代的虚标也很常见[upload=1][/upload]
--
FROM 223.104.3.*
三分之一现在的里
【 在 lang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时候的1里,也未必就是现在的0.5千米啊。 ...
--
FROM 117.136.38.*
远不止,古代沿着自然弯曲河源山脉修建的路得是两地直线距离的π倍。
按楼主说的2000里走6日,实际相当于6000里走6日,按日夜3比2分配,大概日行600里,夜行400里。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是用现在的高速算的,当初没有隧道,每一座山都要绕,没有那么多桥,很多河也要绕,多50%路程是很合理的
:
: #发自zSMTH@M2007J3SC
--
FROM 115.19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