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先秦古书失传的两大原因
汉书艺文志里面的书目直接反驳你的第二条。
第一条,攻克某国后,迁其社稷,收其图籍。很少是一把火烧之。所以项羽那把火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古代记载的“屠之”很多。但是很少见记载“燔之”。
【 在 chunzai (春*斋)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自古以来都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看作是先秦图书史料失传的原因。虽然不可否认,但根本原因是各国被攻克解放后,亡国的美女和金银财宝被运到咸阳,所有宫殿,包括官方机构都按习惯要被大火烧掉。所以后来项羽消灭秦以后依先例也烧尽阿房宫,这是当时习惯做法
: 第二,汉武帝时为了完善他的大一统专制新制度,以尊儒为国策,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新理论和意识形态。但原儒的思想并不符合他的新时代要求,于是让董仲舒献策,罢黜百家和原有的诸子传记博士,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立五经博士,指定专门御用文人进行毁改古籍的工
--
FROM 120.245.122.*
五经博士专门篡改,是真的,还是你脑补的?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自古以来都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看作是先秦图书史料失传的原因。虽然不可否认,但根本原因是各国被攻克解放后,亡国的美女和金银财宝被运到咸阳,所有宫殿,包括官方机构都按习惯要被大火烧掉。所以后来项羽消灭秦以后依先例也烧尽阿房宫,这是当时习惯做法,无可指责。
: 第二,汉武帝时为了完善他的大一统专制新制度,以尊儒为国策,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新理论和意识形态。但原儒的思想并不符合他的新时代要求,于是让董仲舒献策,罢黜百家和原有的诸子传记博士,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立五经博士,指定专门御用文人进行毁改古籍的工作,这一着比焚书更狡猾、阴险、卑鄙,也更隐蔽,手段更高明,破坏性也更大,也更凶狠。秦皇因为儒家思想不合他的要求而焚书,客观上他不可能焚尽民间所有,但被“五经博士”代之以官方版本假书大量发行,那些残余被很轻松地彻底消灭。几代人以后,自然“假作真来真也假”了。
--
FROM 125.119.243.*
“故宫离黍”是普偏现象,国破岂有全宫还在之理?对于楚国来说,特别不能忘记郢都曾被秦国功破。《史记楚世家》“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王夫子《楚辞通释》云《哀郢》“哀故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顷襄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如果耐心读有关先秦的书,例子不会少。比如《战国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为了防止复辟,“屠”“燔”被攻之城是常规作法,特别是京城,不屠不燔的反少见。攻城之士也不会听,所以史书一般不提。项羽灭秦,依先例烧尽秦宫夷平墓秦以报先王之仇,也是合当时习惯做法的,无可指责。秦始皇陵墓应难逃那时项羽之手。
【 在 stran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书艺文志里面的书目直接反驳你的第二条。
: 第一条,攻克某国后,迁其社稷,收其图籍。很少是一把火烧之。所以项羽那把火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古代记载的“屠之”很多。但是很少见记载“燔之”。
:
--
FROM 117.143.138.*
始皇陵园被毁过。但始皇陵本身,仍有颇高汞浓度。一般推测没没大规模盗掘过……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故宫离黍”是普偏现象,国破岂有全宫还在之理?对于楚国来说,特别不能忘记郢都曾被秦国功破。《史记楚世家》“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王夫子《楚辞通释》云《哀郢》“哀故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顷襄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如果耐心读有关先秦的书,例子不会少。比如《战国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为了防止复辟,“屠”“燔”被攻之城是常规作法,特别是京城,不屠不燔的反少见。攻城之士也不会听,所以史书一般不提。项羽灭秦,依先例烧尽秦宫夷平墓秦以报先王之仇,也是合当时习惯做法的,无可指责。秦始皇陵墓应难逃那时项羽之手。
:
--
FROM 111.201.73.*
简单地说,汉武帝要独尊儒术做正能量,但《五经》都是以先秦封建政治为前提的,如果公开改掉,人们不能接受。所以他想出了改古书这个妙法。而且要让官方来改才能达到目的,这与后来问革时让张姚成为正统马列主义很象。于是才设五经博士的。“假作真来真亦假”,残留在民间的真经反成为假的被自然毁掉。其中,最关键的是《尚书》和《周礼》,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改过的。用《礼记》代替《周礼》。用《易》的“十翼”强调刚常,再明显不过,也是那时产物。《诗》的内容被三家歪曲,后来又被毛诗替代,好在《诗》的文字没被改掉。如果?得好,合乎逻辑也是可以的,因为先秦的东西留下来的实在太少。反过来说,如果都是来自先秦,怎么会被改过?哪来的什么古文今文之争?一团乱麻
【 在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五经博士专门篡改,是真的,还是你脑补的?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8.*
FROM 117.143.138.*
“颇高汞浓度”不能算证据。而且残留不等于真有,因为汞是没人要的东西。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军阀,不可能保留。兵马桶是因为烂泥做的,没人要,所以也留到现在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始皇陵园被毁过。但始皇陵本身,仍有颇高汞浓度。一般推测没没大规模盗掘过……
: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8.*
FROM 117.143.138.*
陵中的汞浓度比周边异常的高极多。另外,汞是会蒸发的,如果被大规模盗掘过,是早就跑光了。
以现在从土壤渗出的水银量估算,历史时期中,已经挥发了的水银,可能有吨量级的。到现在还在持续挥发,这显然不能用“残留”来形容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颇高汞浓度”不能算证据。而且残留不等于真有,因为汞是没人要的东西。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军阀,不可能保留。兵马桶是因为烂泥做的,没人要,所以也留到现在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