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八股文只是一个考试答题的规范,为什么说它束缚了人的思想?
即便现代社会的高考,理科只考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只考语数外、政史地。不也就这几门吗?
科举类似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用于人才选拔,不代表中国全部知识体系。而且这种选拔机制也是非常进步的。
还是那句,研究历史就要回到历史时代,在科举、八股文兴起的时代,欧洲、日本只有靠血统、依附权贵才能“找到工作”。更没有关于科学研究激励。反倒看看宋明时代中国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科举体制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么,到底中国科举束缚了什么?根本没有束缚啊,比起欧洲,至少中国的体制选拔了一些高智商、有文化的人。
欧洲能率先萌芽现代科学,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科举,是别的优势因素,这方面我之前说过不少了。
反而因为欧洲没有科举这种人才选拔体制,导致了欧洲的近代萌芽产生极其缓慢。只不过欧洲其他优势太大,盖过了这一不足罢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今天只让你读特定的几本书才能找到工作,你看有时间去读那些杂书么?范进考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中,连胡屠夫都可以笑他,生存压力就是这么大。
--
修改:tianc03 FROM 166.111.68.*
FROM 166.111.68.*
牛顿有个当主教的舅舅,所以才有机会进剑桥,所以才成名。
你有没有设想过,欧洲能产生牛顿,不是因为摆脱了四书五经,不是因为他们有圣经修道院,而是因为有别的优势因素?会不会欧洲早就该有若干马顿、羊顿,但因为没有科举这样的智力、文化选拔,而无法成为社会精英?导致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慢了很多年?
科举、八股,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文化知识、智商能力的人才选拔体制,是进步的。
至于国人把科学当做奇技淫巧之说,更是扯淡。中国古代有足够多的理由和动力去研究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历法、手工业都跟天文、物理、数学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求知欲也够强。自古以来,研究科学的人也很多。
【 在 Zsu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思想束缚关系大了。
: 数理化相当于古代的奇技淫巧。铁匠,木匠,砖瓦匠。就是个打工的,什么人都可以吆来喝去,一点地位都没有。正经读书人都不学这些,因为科举不考。秀才对四书五经也没有兴趣,纯粹是被考试逼出了兴趣。要是皇帝宣布不考四书考物理数学,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直接官封四品,读书人立刻对科学有了兴趣。牛顿这号在中国也妹有用。搞笑有时间琢磨奇技淫巧;他一定会追求科举功名,一辈子就背个四书五经。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中碌碌无为。
: 科举本质上是管理方法,就是谁考的好让谁当官、做人上人,哪怕靠考试当上官的只有万分之一,跟中彩票差不多,这些人也都乌央乌央挤破头去考。再艹旦的皇帝,只要开科举,天下读书人也都欢呼皇上英明。这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否则寒门怎么出头?没有上升机会,社会就不稳定。看看水木的穷二代们就明白了。上千年了,人还是那些人,变化不太大。
: ...................
--
修改:tianc03 FROM 166.111.68.*
FROM 166.111.68.*
500年前,欧洲已经有好几所大学了。
神学院也不少,里面有各种荒诞不经的研究。
还有专门培训水手的航海学校。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谈历史就要回到历史时代去,500年前,欧洲人有什么学习体系是关于科学的。不要搞双标。
--
FROM 222.241.144.*
就像总有人说学英语耽误时间,可以把学英语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学科一样。现在英语课时少了,语文课时多了,以后高考英语的权重也大概率会降低(指挥棒变化。)。那就看看那些人(或者他们的孩子)用学英语的时间来学别的学科能学出什么花样来。大概率是:原来的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科举、八股文束缚了古代知识分子思想,甚至需要为中国近代的衰落负责,本人实在是想不明白,八股文作为一个考试规范,是怎么起到这么大作用的?
: 科举作为一个文化选拔考试,为了便于客观对比考生能力,必然要对答题形式做出一种规范。于是就发展出八股文这种文体要求,本质上是一种出题方式和答题要求。
: 除了考试以外,人可以随便思考、钻研;能在一种答题规范下完成考试,更是对学问、智力的考验。作为一个选拔考试,这一点问题没有啊。
: ...................
--
FROM 111.193.223.*
没错,即便全社会都考文科政治历史,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搞科学大概率也是搞得好的那类人。
杨振宁去学外语,怕是比绝大多数人都学得快。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像总有人说学英语耽误时间,可以把学英语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学科一样。现在英语课时少了,语文课时多了,以后高考英语的权重也大概率会降低(指挥棒变化。)。那就看看那些人(或者他们的孩子)用学英语的时间来学别的学科能学出什么花样来。大概率是:原来的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
:
--
FROM 117.133.68.*
按照他们有些人的思路,这种讲圣经的神学院,显然应该是摧毁科学、禁锢人思想的,妥妥的。
要不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等人前赴后继的揭穿神棍,神学院怎么可能走向科学。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500年前,欧洲已经有好几所大学了。
: 神学院也不少,里面有各种荒诞不经的研究。
: 还有专门培训水手的航海学校。
: ...................
--
FROM 117.133.68.*
太偏激了。你还是没给我解释清楚,欧洲人靠贵族血缘、姻缘、裙带关系选人用人的体制,是怎么在诞生科学家方面比中国的科举制度更优越的。难道科学家的出人头地是靠生出来的?我前面列的那些欧洲启蒙科学家,都是家境优越的人,古典欧洲的那种体制,人才基础是非常单薄的,能在科学方面先走一步,是别的方面的优势。就是我前面一再强调的各种地缘优势。中国一旦有了那种地缘发展环境,科举制度下能找出更多的牛顿来,就如同方以智进士、王徵进士这样的人。
科举选出来都是贪官、听话的?这不又是讽刺中国知识分子是做题家那一套吗?这只是一个考试啊。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阶层,除了当官搞管理,还有大量搞科学的、闹革命的、搞改革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对什么领域,知识文化都不过时,哪怕多看看历史,都能比普通人聪明很多。
【 在 Zsu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选拔的方向和科学正相反,他选出来的都是贪官,听话,有眼色,能利用规则;死磕、钻牛角的都被淘汰。而科学研究要的就是能死磕和钻牛角的。所以越选拔越完蛋。
: 而且科举本质也不是选拔,选拔的功能本身是次要的。他首先是个管理方法。和儒家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孝道,都是配套的。功名利禄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了这么一套说词就齐活了,社会就有了主流价值观。否则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高的人口密度,要组织起来不容易。
: 中国古代是有人研究科学,但属于奇技淫巧,当不了人上人,地位很低,远比不上背四书五经科考的。被社会轻视时间长了就筛选掉了。
: ...................
--
FROM 117.133.68.*
问题是只考语文一门,还只考四书五经,还所有的体面工作全靠这门考试定,你觉得社会可能进步吗?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现代社会的高考,理科只考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只考语数外、政史地。不也就这几门吗?
: 科举类似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用于人才选拔,不代表中国全部知识体系。而且这种选拔机制也是非常进步的。
: 还是那句,研究历史就要回到历史时代,在科举、八股文兴起的时代,欧洲、日本只有靠血统、依附权贵才能“找到工作”。更没有关于科学研究激励。反倒看看宋明时代中国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科举体制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么,到底中国科举束缚了什么?根本没有束缚啊,比起欧洲,至少中国的体制选拔了一些高智商、有文化的人。
: ...................
--
FROM 172.58.30.*
科举没问题不代表着八股就没问题。高考如果只考语文,你看有没有问题。即使是四书五经的注本也不只有朱熹那一家,把出题范围仅仅限制在这么狭小的空间能不束缚么?更别说连书写都必须按照馆阁体来。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现代社会的高考,理科只考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只考语数外、政史地。不也就这几门吗?
: 科举类似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用于人才选拔,不代表中国全部知识体系。而且这种选拔机制也是非常进步的。
: 还是那句,研究历史就要回到历史时代,在科举、八股文兴起的时代,欧洲、日本只有靠血统、依附权贵才能“找到工作”。更没有关于科学研究激励。反倒看看宋明时代中国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科举体制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么,到底中国科举束缚了什么?根本没有束缚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17.175.14.*
中国科举和平民百姓关系不大,大部分人不可能不劳动十几年去读圣贤书
--
FROM 103.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