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唐玄宗如果在安史之乱前突然暴毙
削藩重在收回权利。
起码不是我说的安禄山是藩镇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削藩是指削弱地方割据,安史之乱以前,没有地方割据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History/2158344/374/middle)
--
FROM 103.254.68.*
不光哥舒翰认为应该坚守潼关啊,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人家在浴血奋战都让哥舒翰看戏,不可能几个名将一起犯错吧。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就有几个疑问了,局势总体是利好的,为什么士气会低落,哥舒翰冤杀安思顺等人时是否考虑士气问题,玄宗知道士气有问题吗。
:
: 另一方面,即使士气低落,又怎么会想到20w打1万,一站就全军覆没还把通关丢了呢
: ...................
--
FROM 117.136.0.*
真要担心这个,出击了照样可以倒戈。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这样看呀。如果不出击,又怎么知道不会出现更可怕的结果呢?万一20万大军突然向西,马嵬驿事件提前上演怎么办?哥舒翰已经一堆小动作了。
:
--
FROM 117.136.0.*
没有说他们犯错啊。坚守潼关在军事上是更好的选择呀。但是皇帝和将领的诉求不一样啊,他更多要考虑政治因素,拖下去对将领利大,对皇帝不利。
关键是没有理由认为出击就会坏成这样。坚守军事上更优,但政治上不利;而出击时政治上更优,军事上不如坚守,但也看不出会坏到哪儿去
所以皇帝选择了后者而已。前后各种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普遍的选择都是和玄宗一样的
【 在 MachvPicchv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光哥舒翰认为应该坚守潼关啊,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人家在浴血奋战都让哥舒翰看戏,不可能几个名将一起犯错吧。
--
FROM 103.254.68.*
趁没倒戈时打出去,取得成果了就没工夫倒戈了。
平叛战争拖得越久,大军掌握在将领手里越久,对皇帝越危险
【 在 MachvPicchv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要担心这个,出击了照样可以倒戈。
: :
--
FROM 103.254.68.*
把自己皇位都搞丢了
出关更不好控制了,想想后来陈桥兵变,不也是带兵出征出事的,如果就在京城,真未必怎样呢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说他们犯错啊。坚守潼关在军事上是更好的选择呀。但是皇帝和将领的诉求不一样啊,他更多要考虑政治因素,拖下去对将领利大,对皇帝不利。
: 关键是没有理由认为出击就会坏成这样。坚守军事上更优,但政治上不利;而出击时政治上更优,军事上不如坚守,但也看不出会坏到哪儿去
: 所以皇帝选择了后者而已。前后各种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普遍的选择都是和玄宗一样的
: ...................
--
FROM 219.236.121.49
搞丢皇位更多是因为父子不和。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自己皇位都搞丢了
: 出关更不好控制了,想想后来陈桥兵变,不也是带兵出征出事的,如果就在京城,真未必怎样呢
--
FROM 103.254.68.*
显然不是
因为唐玄宗威望尽失
没看兵变了,杀了贵妃,没杀皇上算留情了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丢皇位更多是因为父子不和。
--
FROM 219.236.121.49
我个人觉得,兵变就是肃宗搞的,而且还没完全成功,只杀了杨贵妃兄妹,让皇帝给跑了。但自己也可以去北方称d了。
后来的史书都是避讳肃宗给美化了的。要给肃宗这种不孝的行为刷色,就只能给杨国忠按上奸臣铁帽子了
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不保证对错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显然不是
: 因为唐玄宗威望尽失
: 没看兵变了,杀了贵妃,没杀皇上算留情了
--
FROM 103.254.68.*
史学界是有这样看的
但确实玄宗本人有错啊
如果长安不丢,根本不会有什么兵变,肃宗是没有机会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觉得,兵变就是肃宗搞的,而且还没完全成功,只杀了杨贵妃兄妹,让皇帝给跑了。但自己也可以去北方称d了。
: 后来的史书都是避讳肃宗给美化了的。要给肃宗这种不孝的行为刷色,就只能给杨国忠按上奸臣铁帽子了
: 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不保证对错
: ...................
--
FROM 219.236.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