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明为啥没形成东晋南宋?
我已经说了,易中天是垃圾。
有这个结论就够了,前头几千年的史官有厚厚的文献做支撑。
你明白么?
【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大明为啥没形成东晋南宋?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 6 10:45:11 2023), 站内
:
:
: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是刚出学校么?
: : 有学问跟有名声能划等号?
: :
: 你有学问,为何不针对这问题写篇文章,现在哪都能发表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58.249.64.*]
--
FROM 59.51.121.*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已经说了,易中天是垃圾。
: 有这个结论就够了,前头几千年的史官有厚厚的文献做支撑。
: 你明白么?
: ...................
易也可以说你是垃圾。你俩相互证明吧,看谁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
FROM 58.249.64.*
那跟蒙兀儿人在金人开国实力巅峰期直接端了金人的北部大半老巢还是不能比的。金四太子带着八万女真主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解决,最后直接放弃九个边镇,这至少是柔然之于北魏的威胁了。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部也有啊,姜镶反清出动了好几个王爷,多铎还出征过蒙古
: :
--
FROM 122.224.210.*
我怎么记得武王死后关东联军直接干到咸阳城下了......总共三次被干到咸阳附近。这是第一次,靠着外交手段说服楚军先退兵。第二次是楚怀王举国玩命在蓝田围点打援,秦军来一支就灭一支,干死秦国两个公子,秦王宫天天拜鬼神乞求怜悯,后来靠着韩魏帮忙抄楚军的后路才解困。第三次就是匡章那次。所以还是命好。第三次要是联军厚着脸皮学一下楚霸王...... 再就是不要小看魏国,伦家自始至终在东部中原方向都是扩张型的,哪怕被灭前那些年还搞了千把里地。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强调了一句话:当时秦国已经启动了灭国程序。你觉得以当时秦国的制度,这意味着什么?
: 可以对比一下当年秦武王暴死后的秦国,同样是国君猝死后的内乱,同样是一番血雨腥风之后胜利者(昭襄王)坐上王座。然后呢?六国当时讨到便宜了吗?而且,当时的内乱,其实主要是楚国媳妇势力和魏国媳妇势力之间的争斗吧?秦始皇是没太子,但也有个好处:儿子们的妈更是连名字都没留下,娘家人更别扯了,能有什么实力?(秦始皇的集权能力在秦国历代国君中是数一数二的吧?)没有外部掺和,就算儿子们争,又能争出什么花来?又能对秦国国力损耗多少呢?另外,你听说当时哪个公子和哪个高官、武将有联系的吗?(以当时嬴政的年龄,儿子们也到不了那个和高官交往培植势力的岁数。)总之,和秦武王猝死时相比,当时的秦国:一,没有外部势力(通过内部势力)捣乱,当时东方诸国也没那心思。秦王猝死,他们同样会是懵逼状态。二,公子们普遍没到那个岁数。(在嬴政的如山父爱下的公子们,又有谁有那份雄心?)两点综合考虑,恐怕到时候“大概率”还是高官、宗室开个会,再推举一个秦王。而已经启动的灭国机器,是很难停下来的。
: 有一点很有趣:您认为秦王猝然死去,秦国会爆发内乱并造成巨大的破坏,从而给六国以喘息机会——您这难道不是一种“必然性”的思路吗?
: ...................
--
修改:tdyytd FROM 122.224.210.*
FROM 122.224.210.*
那你记错了。。。六国军队第一次触摸到咸阳城砖应该是刘邦的军队。。。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怎么记得武王死后关东联军直接干到咸阳城下了......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我说的标准,是攻破函谷关。这个标准离摸到咸阳城下也不算太远了。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记错了。。。六国军队第一次触摸到咸阳城砖应该是刘邦的军队。。。
:
--
FROM 122.224.210.*
又改了,现圆?行百里者半九十,边际效应递减,越往后越难。这其中的艰辛,和距离不是等比例的。90分和100分的差距,比80分和90分的差距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又像打游戏,总共8关,你打过4关,不等于后边再付出同样的努力就能通关了。差得远呢,六国军队最多到蓝田就拱不动了,然后就是害怕被关门打狗主动撤军(强虏之末了。),也没讨到什么便宜。统一之前,破函谷关历史上好像有过几次?两次?恰恰因为太少了,所以才会拿来反复说。让人感觉,秦国被攻破函谷关等同于他国的灭国似的。。。(这种感受上的错位,本身就是承认了秦国的强大。)你记得秦国蚕食三晋土地多少次,哪次拿下哪些城?记得不?因为常态化了,反而记不住。
后世陈胜吴广起义,周文的军队也只打到戏水就被章邯临时拉来的刑徒军挡住了。后来秦地实在是太空虚了才GG的。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标准,是攻破函谷关。这个标准离摸到咸阳城下也不算太远了。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谈不上圆,因为攻破函谷关对于秦国意味着什么,丢了潼关的唐玄宗最清楚了。当然,你要说的这么轻描淡写没啥,反正第四次被攻破之后对方一认真就真的被灭了。六国攻入函谷关的难度和秦军出击河内河东的难度对比,就不值得费口水讨论了。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改了,现圆?行百里者半九十,边际效应递减,越往后越难。这其中的艰辛,和距离不是等比例的。90分和100分的差距,比80分和90分的差距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又像打游戏,总共8关,你打过4关,不等于后边再付出同样的努力就能通关了。差得远呢,六国军队最多到蓝田就拱不动了,然后就是害怕被关门打狗主动撤军(强虏之末了。),也没讨到什么便宜。统一之前,破函谷关历史上好像有过几次?两次?恰恰因为太少了,所以才会拿来反复说。让人感觉,秦国被攻破函谷关等同于他国的灭国似的。。。(这种感受上的错位,本身就是承认了秦国的强大。)你记得秦国蚕食三晋土地多少次,哪次拿下哪些城?记得不?因为常态化了,反而记不住。
: 后世陈胜吴广起义,周文的军队也只打到戏水就被章邯临时拉来的刑徒军挡住了。后来秦地实在是太空虚了才GG的。
:
--
FROM 122.224.210.*
意味着最险要的关卡没了,然后呢?注意:
1、攻函谷关的六国军队和攻破函谷关然后再去攻河内的六国军队也不是同一支军队了啊,后者是经过了函谷关攻坚战的。攻坚战,防守和进攻谁占便宜谁吃亏?谁损失大?函谷关被攻破不等于秦军损失大到不堪一战,这是两个概念。反倒是远道而来的六国军队应该损失更大才对。
2、进入关中腹地,谁的主场?无论是地利(地理熟悉程度)还是人和,以及补给线长度,谁吃亏?你觉得谁是强虏之末?
3、和唐代有得比吗?敌人的实力都一样吗?我带球进禁区,和梅西带球进禁区,对守门员的威胁程度一样吗?
4、查了一下地图,只说现在的蓝田到咸阳(古今地名有偏差,但在数量级上应该大差不差),驾车七八十公里的距离。单说地图距离不算太远,咱就不说古今的道路条件差异,只说距离,骑兵一个冲锋也就过去了。但,那得是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对于当时本来已经强弩之末的六国军队,这一百四十里地可不是那么轻松惬意的。我们这些遥看历史的人应该不如当事者更清楚当时的形势吧?事实是,撤了啊。他们在怕什么呢?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谈不上圆,因为攻破函谷关对于秦国意味着什么,丢了潼关的唐玄宗最清楚了。当然,你要说的这么轻描淡写没啥,反正第四次被攻破之后对方一认真就真的被灭了。六国攻入函谷关的难度和秦军出击河内河东的难度对比,就不值得费口水讨论了。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哦,你觉得最险要的关卡丢了没大问题?那不打扰了。是撤了,认真想灭国的,就成了。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味着最险要的关卡没了,然后呢?注意:
: 1、攻函谷关的六国军队和攻破函谷关然后再去攻河内的六国军队也不是同一支军队了啊,后者是经过了函谷关攻坚战的。攻坚战,防守和进攻谁占便宜谁吃亏?谁损失大?函谷关被攻破不等于秦军损失大到不堪一战,这是两个概念。反倒是远道而来的六国军队应该损失更大才对。
: 2、进入关中腹地,谁的主场?无论是地利(地理熟悉程度)还是人和,以及补给线长度,谁吃亏?你觉得谁是强虏之末?
: ...................
--
修改:tdyytd FROM 122.224.210.*
FROM 122.2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