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话说古代去地方任职的有没有被冒名顶替的?
明朝有个雷州盗,不过也是笔记小说里记载的
和唐僧他爹的故事差不多
【 在 chenz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
FROM 124.65.225.*
太低估古人移动的能力了,就算七姑八大婆不去,父母兄弟呢?当官的亲人n年不回家,正常吗?书信的笔迹都能看出是否本人。
地方官总得到上一级行政单位汇报工作吧?同乡和同学或熟人一个都不遇到吗?
西游记里的刘洪的故事比较诡异,宰相一家和女儿十八年都没来往,殷温娇伸冤或者暗杀刘洪的机会也很多,从扔娃看,出入还是比较自由,刘洪肯定不是普通毛贼,盯着状元头衔走马上任不露馅,还有一点奇怪的就是居然十八年没有调动或高升,更诡异的是,儿子来了,刘洪死了,殷温娇却自杀,这是哪出,囧,感觉可能是两个故事拼在一块,作者没有融合好的结果。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那种交通条件,当官的上任都要拿脚一路走过去,何况普通百姓?又是异地任职,七大姑八大姨真走不到。
: 科举那种录取率,同乡一起考上的概率很低,而且还是山高水远的问题,各忙各的,多以书信往来,见面机会很少。小心应付,并不一定会露馅。
: 像西游记里水贼刘洪那样,他都当水贼了,早就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了。顶替做官,高风险高收益,哪怕是求个人生巅峰,也有可能铤而走险。而且,他估计是被唐僧他妈迷惑住了,没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否则,以他的底子,旁人眼中的风险在他看来其实什么都不是。听到风声不对
: ...................
--
FROM 115.216.3.173
不知是哪里的记载,真实性如何,送那件带血衣服环节看着像故事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故事虽然是吴承恩虚构的,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唐朝还真有这么一个案子:
: 唐朝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在河北道赵县有叫傅昌和裘恒两个人一起读书并参加科举,二人交情莫逆,结为异姓兄弟,科考时裘恒考中,后娶宁安的闺女当媳妇,傅昌落榜。天宝年间,裘恒在扬州出任地方某县县令。其母在老家居住,儿媳妇宁氏给婆婆做件衣服,但由于做衣服不小心。被剪
: 杜肆耸种福吹揭路上了。婆婆对于儿媳妇孝顺十分满意。
: ...................
--
FROM 115.216.3.173
很有意思的故事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故事虽然是吴承恩虚构的,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唐朝还真有这么一个案子:
: 唐朝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在河北道赵县有叫傅昌和裘恒两个人一起读书并参加科举,二人交情莫逆,结为异姓兄弟,科考时裘恒考中,后娶宁安的闺女当媳妇,傅昌落榜。天宝年间,裘恒在扬州出任地方某县县令。其母在老家居住,儿媳妇宁氏给婆婆做件衣服,但由于做衣服不小心。被剪
: 杜肆耸种福吹揭路上了。婆婆对于儿媳妇孝顺十分满意。
: ...................
--
FROM 216.240.30.*
这个既然是上了官方的记录应该不是虚构的,有可能是太平广记这类著作。这种为父报仇的故事即使当事人地位不高也是能进头条的。唐朝著名的徐元庆案就是,就是李隆基时代也有张煌、张琇为父报仇的案件。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是哪里的记载,真实性如何,送那件带血衣服环节看着像故事
: 舻
--
修改:bhima FROM 112.18.5.*
FROM 112.18.5.*
不要低估了唐朝的传奇色彩,谢小娥案的戏剧性只有比这还强,托梦告凶这个不比血衣更离谱,但是却是真事。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是哪里的记载,真实性如何,送那件带血衣服环节看着像故事
: 舻
--
修改:bhima FROM 112.18.5.*
FROM 112.18.5.*
刘洪那个确实有很多疑点,只能理解为小说家言,存在漏洞。
您说的原则上没错,但并不能严格证明就不会出现例外。
古代异地为官,如果距离太远,地处边塞等等,还真就可能不便交通,上任都要走几个月,七姑八婆又不是徐霞客,哪里能走?退一步说,如果这个官员没有七姑八婆呢?是孤儿呢?也不能要求所有当官的都是全乎人吧?书信笔迹这个,古代识文断字的本来就少,来封家书谁还看笔迹?官方文书自有手下人去写啊。只要这个官员把对外沟通降低到最小,是有可能保持长时间不被识破的。
所谓的汇报工作也好,检查也罢,还是那句话:古代没有照片,这些汇报对象和检查者真未必就见过汇报者或者被查者。从制度上来说,制度设计一定是要降低人为因素的,天然就是以对人不信任为前提的,这一点没问题。但是,制度最终还是要由一个个人去执行的,皇帝老子不可能自己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一级一级下来,都一样。对做事的人监督,那么监督的人需要不需要监督?逐级迭代,那官僚系统得增长到无限大。而事实是,官僚系统规模总归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说,在具体事情上,总有需要依赖于办事人RP的地方。再完备的制度,如果人有问题,那也是白搭。而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就有徇私舞弊的可能,所谓“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如果制度完备且能被完全贯彻执行,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犯罪,更不会有“孙小果”的出现。即使是今天这种通讯手段发达,档案制度(教)完善的情况下,还时不时冒出顶替高考、顶替做公的事情,何况是古代的技术条件?只要舞弊者能量足够大,能够把你派来监察的人“搞定”(更高的权势或者干脆足够的“钞能力”),在那个年月就是有可能的。2000多年的帝制,积累了足够大的样本基数,出现几个反面的也并不意外。
想起个事,前几年某省级电视台播出一个暗访按摩店的节目,结果把暗访者拍摄的大捷豹的视频都放出来了。(有印象吧?)照理说,电视台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从制作到审片再到播出,有多个节点可以(也应该)把这种不适合播出的片段截下来,可事实是它就被放出来了。你能说制度上没有防备吗?还是人的问题啊。
所以,制度本身是有对人的不信任成分,但反过来,我们也不能一味迷信制度,遇事要多思考,不明白的要多回归:做事的基本逻辑,基本的人性。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低估古人移动的能力了,就算七姑八大婆不去,父母兄弟呢?当官的亲人n年不回家,正常吗?书信的笔迹都能看出是否本人。
: 地方官总得到上一级行政单位汇报工作吧?同乡和同学或熟人一个都不遇到吗?
: 西游记里的刘洪的故事比较诡异,宰相一家和女儿十八年都没来往,殷温娇伸冤或者暗杀刘洪的机会也很多,从扔娃看,出入还是比较自由,刘洪肯定不是普通毛贼,盯着状元头衔走马上任不露馅,还有一点奇怪的就是居然十八年没有调动或高升,更诡异的是,儿子来了,刘洪死了,殷温娇却自杀,这是哪出,囧,感觉可能是两个故事拼在一块,作者没有融合好的结果。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初刻拍案惊奇有个故事
钱多处白丁横带 运退时刺史当艄
就是丢了告身,是只认文书不认人,所以主人公当不了官,只能当艄公
但如果有人拿到他这个告身,估计可以当官的
看方苞写的狱中杂记,死刑犯都有冒名顶替的,花钱就行,该死刑的可以不死了
【 在 BlackMask 的大作中提到: 】
: 告身
--
FROM 223.72.77.46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那种交通条件,当官的上任都要拿脚一路走过去,何况普通百姓?又是异地任职,七大姑八大姨真走不到。
: 科举那种录取率,同乡一起考上的概率很低,而且还是山高水远的问题,各忙各的,多以书信往来,见面机会很少。小心应付,并不一定会露馅。
: 像西游记里水贼刘洪那样,他都当水贼了,早就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了。顶替做官,高风险高收益,哪怕是求个人生巅峰,也有可能铤而走险。而且,他估计是被唐僧他妈迷惑住了,没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否则,以他的底子,旁人眼中的风险在他看来其实什么都不是。听到风声不对,大不了跑了,找个偏远地区做老本行呗。
: ...................
你说的很有道理。应该是肚子大了找冤大头
古代抛绣球也不可能在大街上抛
--
FROM 120.219.119.*
难度很大
官员上任的时候,要带着文书,上面会有吏部大印,官员签字,手印,相貌的描述,比如身高多少、胡须、脸型、面色。例如身高七尺五寸、虬髯、长脸、面白、左眉心有痣之类的。这些在吏部还留有存底,有时候还给上官发一份。地方官先去上官那里报到,上官拿自己这份文书和下官呈递的进行比对,检验
【 在 chenz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
FROM 114.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