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华文明起源”的新叙事框架
事实上是有中心的,就是仰韶文化。距今4500年到距今5500年这段时间也有,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外环壕内面积600万平方米,比石峁还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3NzkzOQ%3D%3D&mid=2651640940&idx=2&sn=6ffef0c54068330d4e414b822a5566a2&scene=45#wechat_redirect
https://i.ifeng.com/c/8MBstSyXGzg
至于“模糊化其源头或者强行强硬编造一个臆测的上古‘中心’”,实际有人已经做了,不过是反过来。你图三的4,5,6,9,14,15不管是在文化特点(彩陶、双耳罐(偏西)和鬲(偏东)、卜骨、居室的白灰面等)还是在基因水平上其实都属于和仰韶文化相关的同一文化区,基因测序也表明红山文化晚期受到仰韶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控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850932646844421&wfr=spider&for=pc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么:
: 1,“满天星斗”说主要仅涉及辽河流域、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及他们之间的地区。
: 2,“满天星斗”是对上述地区目前新石器中晚期考古所出遗迹的事实性描述,距今4500年到距今5500年这段时间,的确就是找不出一个突出的中心来。陈述基本学术事实要实事求是。
: ...................
[upload=1][/upload]
--
修改:azuresea FROM 117.67.191.*
FROM 117.67.191.*
事实只有一个,主要看怎么说。
司马迁的史记,是大一统的叙事方式。
摒弃司马迁的叙事逻辑,再搞一个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说,就变成多文明合并了。多文明可以合并,当然也可以分裂。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么:
: 1,“满天星斗”说主要仅涉及辽河流域、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及他们之间的地区。
: 2,“满天星斗”是对上述地区目前新石器中晚期考古所出遗迹的事实性描述,距今4500年到距今5500年这段时间,的确就是找不出一个突出的中心来。陈述基本学术事实要实事求是。
: ...................
--
FROM 223.104.220.*
庞大的农民群体中自然滋生出来的贵族阶层?一切都建立在农业之上的国家经济?这是农业文明。什么是文明?大家说嗯?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详见下面几图。
: 相当于建立了一个“BP5800-5500-5300”的框架,虽然理论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类“城铜文”的叙事,但是不失为是对中国/东亚“文明起源”问题的一种新尝试。[upload=1][/upload]
--
FROM 120.219.40.*
官修史都是有态度的,都是为了zz服务,叙事有着强烈的目的性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满天星斗不仅仅只存在于我国现在的国境线以内,在我国的国境线以外,也同样存在。
: 满天星斗不像是大一统的叙事方法,倒更像是给各种独立建国找依据。
: 兔壬恕
: ...................
--
FROM 183.135.153.145
叙事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 在 photohawk 的大作中提到: 】
: 官修史都是有态度的,都是为了zz服务,叙事有着强烈的目的性
--
FROM 111.9.5.*
“主要看怎么说”,这是近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对原史时代和史前时代来说,则完全不是这样。根本区别在于,在绝大多数场景,近现代史的史料是“过量”的,你可以随意挑挑拣拣。但是,原史及史前时代则完全不同。各方面的材料非常缺乏。
这就导致,研究者只能从自己领域所涉及的方向,叙述好自己所见的侧面就完了。包括司马迁和当代考古工作者在内的研究者,对那个时代,都仅掌握一个很小的局部。司马迁把世本等文献讲给大家,当代考古挖出什么就是什么,这就完了。
至于文化和文明的“合并”、“分裂”什么的,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出现过数次了,5000多年前的情况并不相同,就算在某场景成为“子弹”,攻击力也极弱。
如果我们的民族和文化认同这么点儿风浪都经不起,华夏民族根本走不到今天。对人民群众有点儿信心吧……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只有一个,主要看怎么说。
: 司马迁的史记,是大一统的叙事方式。
: 摒弃司马迁的叙事逻辑,再搞一个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说,就变成多文明合并了。多文明可以合并,当然也可以分裂。
--
FROM 117.136.38.*
倾向于合并的时代,修史者更愿意采用于大一统历史观。
倾向于分裂的时代,修史者更愿意采用多文明混合的历史观。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看怎么说”,这是近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对原史时代和史前时代来说,则完全不是这样。根本区别在于,在绝大多数场景,近现代史的史料是“过量”的,你可以随意挑挑拣拣。但是,原史及史前时代则完全不同。各方面的材料非常缺乏。
: 这就导致,研究者只能从自己领域所涉及的方向,叙述好自己所见的侧面就完了。包括司马迁和当代考古工作者在内的研究者,对那个时代,都仅掌握一个很小的局部。司马迁把世本等文献讲给大家,当代考古挖出什么就是什么,这就完了。
: 至于文化和文明的“合并”、“分裂”什么的,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出现过数次了,5000多年前的情况并不相同,就算在某场景成为“子弹”,攻击力也极弱。
: ...................
--
FROM 223.104.9.*
“倾向于分裂的时代”,修史者仅仅是若干割据政权当中的一个,只修一个小地方史。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倾向于合并的时代,修史者更愿意采用于大一统历史观。
: 倾向于分裂的时代,修史者更愿意采用多文明混合的历史观。
--
FROM 112.47.69.*
他自己想独立了呗。
马球长的话不是白说的。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倾向于分裂的时代”,修史者仅仅是若干割据政权当中的一个,只修一个小地方史。
:
--
FROM 223.104.9.*
看来“探源工程”的这个新研究成果,已经体现在考古博物馆的展览中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详见下面几图。
: 相当于建立了一个“BP5800-5500-5300”的框架,虽然理论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类“城铜文”的叙事,但是不失为是对中国/东亚“文明起源”问题的一种新尝试。[upload=1][/upload]
--
FROM 111.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