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孙坚武力值这么高,怎么名气远不如吕布,关羽
之前孙坚被徐荣打的只身而逃,这次是因为胡轸、吕布不和,自乱阵脚,才给了孙坚可趁之机:“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孙坚因为攻入洛阳被你捧上天,那徐荣、黄祖不是封神了?想想可笑。至于董卓离开洛阳,是因为要去关中,方便会合友军。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看看你的原话:
: ...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孙坚听命于袁术,张飞是蜀汉开国第二元帅,刘禅的岳父
: ... 能不看后人吗?就看在世,孙坚掌握的兵力,和后来的张飞比。
: ...................
--
FROM 159.226.177.*
首先我们对比的是孙坚 vs 张飞 (你的原话“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张飞就没败过吗?
其次,你说的孙坚 阳人战役, 孙坚先败后胜没有放弃不丢人,即使有对方内部不和的
原因也是大胜;
后面被你选择性无视了: 孙坚抵制董卓利诱后分别击败董卓吕布(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
墓间,卓败走,却屯黾池,聚兵于陕。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卓败走...布复破走, 请不要自己脑补“至于董卓离开洛阳,是因为要去关中,方便
会合友军。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孙坚被徐荣打的只身而逃,这次是因为胡轸、吕布不和,自乱阵脚,才给了孙坚可趁之机:“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 孙坚因为攻入洛阳被你捧上天,那徐荣、黄祖不是封神了?想想可笑。至于董卓离开洛阳,是因为要去关中,方便会合友军。
--
FROM 14.19.64.*
孙坚这么厉害,怎么不接着追?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我们对比的是孙坚 vs 张飞 (你的原话“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 张飞就没败过吗?
: 其次,你说的孙坚 阳人战役, 孙坚先败后胜没有放弃不丢人,即使有对方内部不和的
: ...................
--
FROM 159.226.177.*
追不追 是他的自由,
追不追 不妨碍 他 和 张飞的 比较 ,不要 转移 话题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孙坚这么厉害,怎么不接着追?
--
FROM 14.19.64.*
我的意思,孙坚能攻入洛阳,不仅仅是武力问题,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董卓觉得去关中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类似朱棣去北京建都,是因为搞不定南京吗?当然不是,而且去北京更符合自身发展。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追不追 是他的自由,
: 追不追 不妨碍 他 和 张飞的 比较 ,不要 转移 话题
:
: ...................
--
FROM 159.226.177.*
不用变换迁移话题
我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你的原话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请先从这个角度圆你的原话,而不是各种脑补
再说你的现在这个问题 类比董卓vs朱棣迁都, 董卓从洛阳败走关中,史书明确记录:
后汉书... 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却屯黾池,聚兵于陕。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资治通鉴... 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间,卓败走...坚进至雒阳,击吕布,复破走。
三国志 ...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你能找出来 朱棣 迁都 有 败走 的 记录吗?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意思,孙坚能攻入洛阳,不仅仅是武力问题,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董卓觉得去关中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类似朱棣去北京建都,是因为搞不定南京吗?当然不是,而且去北京更符合自身发展。
--
FROM 14.19.64.*
是你先说孙坚打败董卓的,懒得和你争辩,刚问了最强的中文大模型“通义千问”,问题是“张飞和孙坚谁的武力强大”,大模型回答是(在一些传统排名中,比如“三国正史猛将武力排名:一关二张三孙坚”;如果仅从正史记载和传统排名来看,张飞的武力似乎更被推崇。):
讨论张飞和孙坚的武力强大程度时,我们主要是依据《三国志》这部正史以及其他相关史料来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这些史料往往带有某些主观色彩或是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夸张,因此对于武力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正史中的描述:
孙坚:
在《三国志》中,孙坚被描述为一位勇敢的将领,有“江东之虎”的称号。他参加了讨伐黄巾的战役,并且在董卓之乱中表现突出。据记载,孙坚在讨伐董卓时曾经击败过董卓的部将,并且在一次战斗中夺得了传国玉玺。这些事迹表明孙坚具有相当的武勇。
张飞:
张飞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他跟随刘备征战多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长坂坡之战,张飞以少量骑兵成功阻挡了曹操的大军,使得刘备得以逃脱。此外,张飞还参与了夺取益州的战役,展现了其卓越的武艺。
传统排名:
在一些传统排名中,比如“三国正史猛将武力排名:一关二张三孙坚”,张飞的武力被排在关羽之后,位列第二,而孙坚则排在第三位。这种排序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反映了真实的武力对比,但至少说明在传统的认识中,张飞的武力被认为略高于孙坚。
结论:
如果仅从正史记载和传统排名来看,张飞的武力似乎更被推崇。不过,孙坚同样是一位不可小觑的勇将,其军事才能和勇猛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两人都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将领,各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武力的比较往往带有主观性,而且战场上的胜负并不仅仅依赖个人武力,还包括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变换迁移话题
: 我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你的原话
: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 ...................
--
FROM 159.226.177.*
你又开始变换迁移话题
我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你的原话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你 最开始是“看谁带的兵多”
然后你就认为孙坚赢董卓只依赖于“阳人之战”
然后你再说 董卓败走挪窝 是 因为 主动要去关中,还类比朱棣
这回你变成了看 “张飞和孙坚谁的武力强大”
在历史版, 讨论 “地位”, 变成 “武力”, 而且途径依赖于“中文大模型”
也是第一次见到了
而且你不知道大模型也会编故事吗?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先说孙坚打败董卓的,懒得和你争辩,刚问了最强的中文大模型“通义千问”,问题是“张飞和孙坚谁的武力强大”,大模型回答是(在一些传统排名中,比如“三国正史猛将武力排名:一关二张三孙坚”;如果仅从正史记载和传统排名来看,张飞的武力似乎更被推崇。):
: 讨论张飞和孙坚的武力强大程度时,我们主要是依据《三国志》这部正史以及其他相关史料来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这些史料往往带有某些主观色彩或是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夸张,因此对于武力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 正史中的描述:
: ...................
--
修改:zim FROM 14.19.64.*
FROM 14.19.64.*
孙坚要不是有两个好儿子开疆拓土,历史会记住他多少?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又开始变换迁移话题
: 我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你的原话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 你 最开始是“看谁带的兵多”
: ...................
--
修改:niming FROM 159.226.177.*
FROM 159.226.177.*
你一直逃避你的核心问题的原话 “孙坚在世的地位不及后来的张飞”
左右而言他
----------------------------------------------
其次评说你这一句“孙坚要不是有两个好儿子开疆拓土,历史会记住他多少”
史实本来就孙坚有儿子开疆拓土, 你架空脑补 他没有, 有啥意思呢?
另外 史书记录
(1)孙坚打败董卓吕布
(2)董卓 企图 收买 孙坚
(3)公孙瓒 上疏评说 (...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
这一些都在孙坚的儿子能出来打天下之前。。和孙坚儿子关系不大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孙坚要不是有两个好儿子开疆拓土,历史会记住他多少?
--
FROM 1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