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吴三桂反清檄文写的很有意思
稍微有能力有号召力的将军都被洪武给宰了,哪可能留着安禄山那样的异姓军头?
如果能留下几个,就没成祖什么事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就说出俩人?和抵抗安禄山不是一个级别的
: 如果朱棣不姓朱,他断也赢不了
: 景泰也不算厉害,都能打赢北京保卫战
: ...................
--
FROM 114.246.239.*
朱元璋两害取其轻
同姓夺了,至少还是大明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稍微有能力有号召力的将军都被洪武给宰了,哪可能留着安禄山那样的异姓军头?
: 如果能留下几个,就没成祖什么事了。
--
FROM 117.129.57.98
朱朝对朱家人确实够意思,利用民族主义愚弄老百姓效果不错。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元璋两害取其轻
: 同姓夺了,至少还是大明
--
FROM 120.244.202.*
檄文都是瞎几把胡诌
也没几个人当回事
甲午时日本人还弄一个
告十八省豪杰书呢
当然写的好的话,也会流传,当文学作品流传
比如讨武曌书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是吹朱元璋,说大明得国最正。朱元璋得国正没的说,但出自吴三桂之口,总让人觉得怪怪的。然后吹崇祯,过错都是李自成的。后面就是洗白自己,说自己一片忠诚,是借兵剿乱,是大清背盟。关键是洗不清,南明永历吧,就是死于吴三桂之手。据说当时洪承畴都劝吴三桂了,留着南明,这样大清也不敢把你如何,结果吴三桂不听。当然吴三桂起兵还祭拜了永历,可这个能骗谁呢。最后其他人算二臣,吴三桂算逆臣,真是自作孽
--
FROM 223.104.42.*
我上面说了
对朱元璋的评价很对
【 在 dingo2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檄文都是瞎几把胡诌
: 也没几个人当回事
: 甲午时日本人还弄一个
: ...................
--
FROM 117.129.57.98
吴三桂要是成功推翻满清建立大周王朝评价就不一样了,比如水木的帖子就是:如何评价周太祖吴三桂的韬光养晦?
--
FROM 114.240.228.*
我的观点也是如此
进一步就是,吴三桂应该放到皇帝里评选,那么忠诚就不是问题了
【 在 mrw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吴三桂要是成功推翻满清建立大周王朝评价就不一样了,比如水木的帖子就是:如何评价周太祖吴三桂的韬光养晦?
--
FROM 60.29.153.*
他是削藩后反清,是被迫的。
如果主动反清,评价会好一点。
这方面倒是金庸用鹿鼎记抬高了吴三桂的形象,把吴三桂描写成早就预谋反清,
老奸巨猾,深谟远虑,品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观点也是如此
: 进一步就是,吴三桂应该放到皇帝里评选,那么忠诚就不是问题了
--
FROM 114.246.239.*
史臣曰:朱明政衰,皇图板荡,群盗发逐鹿之饥,女真复鞑靼之寇,殄暴无厌,横流靡救。太祖奋亡国之哀兵,假子胥之妙策,密运雄图,复我华夏。而屈千金之身求可汗之援,负天下之怨诛独夫桂逆,决神机而速若疾雷,忍韬晦而卧薪尝胆。趁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一扫膻腥。比于晋宣帝、唐高祖,无多让焉。
——《周史稿》民国·赵尔巽等撰
周太祖以两度反叛,反复无常名。引女真入关、弑桂王于滇亦其人也。然朱明末世,积弊难除,百端难理。女真又英主迭兴,中原沦陷,剃发易冠,此其艰巨,较诸阴谋篡窃,殆百倍过之。虽有污名,亦不负其威名焉。
——吕思勉
周太祖虽逆扫鞑虏,匡复中华。但毕竟得国不正,其国祚自当难稳,故而欧美列强甫至,便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使我华夏再度斯文扫地。
——钱穆
--
FROM 114.240.230.*
是
吴三桂檄文那意思,自己卧薪尝胆30年
【 在 vontit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是削藩后反清,是被迫的。
: 如果主动反清,评价会好一点。
: 这方面倒是金庸用鹿鼎记抬高了吴三桂的形象,把吴三桂描写成早就预谋反清,
: ...................
--
FROM 117.129.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