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朝开始为啥不设丞相?
朱棣时期的实际内阁老大是他儿子,他儿子能力很强,所以朱棣才能一直在外面打仗
或者说朱棣时期的他儿子是皇帝+内阁统管,朱棣更像一个要钱要兵的大将军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多了,明朝跟此前比没什么“制度化,体系化”,更不存在什么“改不了”。相反,明朝的内阁制本身就是在不断取巧、变化中的。
: 一开始朱棣时内阁是纯秘书机构,内阁阁员品级低且不兼任六部;后来变成尚书成为内阁阁员;再后来内阁大学士成为超越六部上述的官职。哪来的什么“制度化,体系化”,就是看黄地愿意如何而调整的。
: 只要黄地授权,有宰相或者宰相机构存在,本来就是有没有黄地都能运转的,内阁和其它宰相机构有什么区别呢?
: ...................
--
FROM 120.238.247.*
朱高炽是太子监国,是代替黄地的位子,拥有决策权的,不是内阁老大可比的。
【 在 Dhyana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棣时期的实际内阁老大是他儿子,他儿子能力很强,所以朱棣才能一直在外面打仗
: 或者说朱棣时期的他儿子是皇帝+内阁统管,朱棣更像一个要钱要兵的大将军
--
FROM 36.112.29.*
明清是集权的巅峰
【 在 diao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先进了,皇帝想偷懒就偷懒,想勤快就勤快,还没人能造反
:
--
FROM 223.104.41.*
就是为了取消宰相,才搞内阁。
【 在 dingo2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75.160.210.139
内阁:议政权,提出方案。类似于三省六部制的中书省。
皇帝(司礼监):决策权,拍板要不要按内阁的方案做。类似于门下省。
六部:执行权。类似于尚书省。
注意:内阁不是执行部门的首脑,它不是六部的上级,不能直接指挥六部干活。张居正那种是特殊情况。
实际上明朝的内阁制度要是执行得好的话,比三省六部制先进。至少效率上要高,三省六部制容易扯皮。内阁下君逸臣劳,而且皇帝能掌控大权,不会被架空。
但明朝内阁的阁臣很多不具备地方行政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名臣太少。
【 在 Dhyana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跟此前的区别就是制度化,体系化,变不动,改不了,不给改
: 东汉的做法只是一种取巧,明朝把他法律化了,这点甚至是超越皇权的
: 司礼监成了一个有重大决策权但是极度依附皇权的单位,而内阁成为建议和执行部门首脑
: ...................
--
FROM 218.75.230.*
这一点很NB,君逸臣劳,而且皇帝不易被架空。
不足之处:很多阁员不具备地方执政经验,能有效解决国家问题的名臣太少。
【 在 diao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先进了,皇帝想偷懒就偷懒,想勤快就勤快,还没人能造反
--
FROM 218.75.230.*
老朱太能干了。
【 在 dingo2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20.246.29.*
内阁再先进,首相(首辅)必须厉害,否则就是一群废物
--
FROM 120.2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