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今天刚知道唐朝中国就有一元三次方程考题了
我哪里张冠李戴了?我说的就是祖冲之很可能使用刘徽的割圆术来弄出圆周率。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割圆术是魏晋时期刘徽发明的,不要张冠李戴。祖冲之于割圆术,主要是应用,算出了密率。 ...
--
FROM 183.241.207.*
不过中国一贯周天以 365.2425°。这要改成 360°,不知道要多少人折腾。
话说量角器要怎么做出来,怎么验证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有了弦表,割圆术当然就是狗屁不通了。
: 你开一整天的方,算出一个结果,人家直接查表,加减乘除就做出来了,包括验算时间,不超过一炷香。
--
FROM 183.255.219.*
从365.25度改为360度,就是在做弦表的时候改的,不然弦表没法做。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中国一贯周天以 365.2425°。这要改成 360°,不知道要多少人折腾。
: 话说量角器要怎么做出来,怎么验证
--
FROM 111.9.5.*
有没有具体一些的介绍?
大胆猜测,这个解是数值解而不是解析解。即,不是用方程系数表示的通解,而是近似值,类似增乘开方。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震惊啊。辑古算经有个唐朝考题,要解一元三次方程
--
FROM 120.235.172.*
假令筑龙尾堤,其堤从头高、上阔以次低狭至尾。上广多,下广少,堤头上下广差六尺,下广少高一丈二尺,少袤四丈八尺。甲县二千三百七十五人,乙县二千三百七十八人,丙县五千二百四十七人。各人程功常积一尺九寸八分,一日役毕,三县共筑。今从堤尾与甲县,以次与乙、丙。问:龙尾堤从头至尾高、袤、广及各县别给高、袤、广各多少。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震惊啊。辑古算经有个唐朝考题,要解一元三次方程
--
FROM 183.255.219.*
一道开方算题,加上一道比例算题。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假令筑龙尾堤,其堤从头高、上阔以次低狭至尾。上广多,下广少,堤头上下广差六尺,下广少高一丈二尺,少袤四丈八尺。甲县二千三百七十五人,乙县二千三百七十八人,丙县五千二百四十七人。各人程功常积一尺九寸八分,一日役毕,三县共筑。今从堤尾与甲县,以次与乙、丙。问:龙尾堤从头至尾高、袤、广及各县别给高、袤、广各多少。
:
--
FROM 111.9.5.*
现在的教科书没解法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道开方算题,加上一道比例算题。
: 剩毫驳檀油分廖哺摺①蟆⒐慵案飨乇鸶摺①蟆⒐愀鞫嗌佟
--
FROM 183.255.219.*
就是开方的方法,一般初中会教。
当然,这道题比开二次方要复杂一些,需要延展学习。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教科书没解法
--
FROM 111.9.5.*
这是一元三次方程,初中没法解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开方的方法,一般初中会教。
: 当然,这道题比开二次方要复杂一些,需要延展学习。
--
FROM 183.255.219.*
前面已经说了,我国古代没有解高次方程的方法,连二次方程都没有。
我国古代处理这种高次方程的形式是“算”,是通过类似于除法算式那种“试商”的形式,
一步一步地“算”出结果。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元三次方程,初中没法解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