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历史(History)|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2/5
|
转到
主题:大臣谥号“文*”的条件是什么?
10楼
|
zim
|
2025-09-08 13:52:14
|
只看此ID
哦
那个也是潜规则。。也有例外
【 在 ZhangJuZ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 我回复的是
: 你说的 清朝有 “非翰林不入内阁” 的潜规则
--
FROM 14.19.43.*
11楼
|
yushan11
|
2025-09-08 19:19:30
|
只看此ID
大臣谥号为‘文X’,和进不进翰林院没一毛钱的关系。
正三品以上,死后都有谥号。
谥号文字开头,必须是大学时,协办大学士,也就是俗称;拜相。
比如,左宗棠以举人的身份,扔笔从戎,出将入相,拜相东阁大学士,谥号;文襄。
李鸿藻协办大学士,又是帝师,按照嘉庆以来惯例,谥号;文正。
荣禄拜相;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谥号;文忠。
傅恒福康安从侍卫干起,傅恒拜相文华殿大学士,谥号;文忠。
王杰拜相东阁大学士,谥号;文端。
--
FROM 183.241.157.*
12楼
|
zim
|
2025-09-08 19:37:01
|
只看此ID
“正三品以上,死后都有谥号”没有这么夸张吧
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谥,请旨定夺,二品以下无谥,其有予谥者,系奉特旨。
鸿称通用:
定制,一品官以上与否请圣裁,二品官以下不获请。其得谥者,率出自特旨,或以勤劳,或以节义,或以文学,或以武功。破格崇褒,以示激励。终整个大清,仅四百余人,有一品大员,未得者。
【 在 yushan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臣谥号为‘文X’,和进不进翰林院没一毛钱的关系。
: 正三品以上,死后都有谥号。
: 谥号文字开头,必须是大学时,协办大学士,也就是俗称;拜相。
: ...................
--
FROM 14.19.43.*
13楼
|
forthehorde
|
2025-09-08 20:25:36
|
只看此ID
【 在 yushan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臣谥号为‘文X’,和进不进翰林院没一毛钱的关系。
: 正三品以上,死后都有谥号。
: 谥号文字开头,必须是大学时,协办大学士,也就是俗称;拜相。
: ...................
--
FROM 221.4.34.*
14楼
|
forthehorde
|
2025-09-08 20:37:54
|
只看此ID
谥号也贬值,晚清真是随便给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三品以上,死后都有谥号”没有这么夸张吧
: 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谥,请旨定夺,二品以下无谥,其有予谥者,系奉特旨。
: 鸿称通用:
: ...................
--
FROM 221.4.34.*
15楼
|
lewdster
|
2025-09-08 20:50:37
|
只看此ID
这是清朝的等级划分
宋朝就不是这样
【 在 forthehor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正: 最高荣誉,极为罕见。例如:曾国藩(谥“文正”)。
: 文忠: 次高荣誉,授予功绩卓著的重臣。例如:李鸿章、林则徐、胡林翼。
: 文襄: 通常授予有军功的文臣。例如:左宗棠、张之洞。
: ...................
--
FROM 111.197.252.*
16楼
|
ZhangJuZheng
|
2025-09-09 07:53:35
|
只看此ID
明朝也是这个标准吗?
于谦没进过翰林院 也不是大学士,所以谥号忠肃
【 在 forthehorde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117.136.111.*
17楼
|
forthehorde
|
2025-09-09 07:58:32
|
只看此ID
明朝谥法是比较严格的
【 在 ZhangJuZ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也是这个标准吗?
: 于谦没进过翰林院 也不是大学士,所以谥号忠肃
--
FROM 202.38.230.*
18楼
|
sleepless2
|
2025-09-09 10:35:03
|
只看此ID
可能天下为公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所以后世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平衡。比如东汉创立的世家大族。明清的大臣上谥号等等。这些都是手段。意思是这些大臣虽然不是天下为公。但是已经很厉害并且已经尽力了。大家说呢。
【 在 ZhangJuZ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纪连海说谥号“文*”的条件是进翰林院
: 但是好像也有反例啊,比如左宗棠,谥号文襄,就没进过翰林院
--
FROM 120.219.50.*
19楼
|
moonwalker
|
2025-09-09 10:37:04
|
只看此ID
皇权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私有制,你又怎么可以要求大臣们天下为公呢?
【 在 sleepless2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天下为公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所以后世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平衡。比如东汉创立的世家大族。明清的大臣上谥号等等。这些都是手段。意思是这些大臣虽然不是天下为公。但是已经很厉害并且已经尽力了。大家说呢。
--
FROM 111.9.5.*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2/5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