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让的死亡时间,史家公认是初平年间,距离当时最近的正史也不是后汉书,是三国志。后汉书是南北朝人范晔写的,而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写,然后裴松之补充史料也就是加注,显然三国志更近更可信。
然后原始史料里面,陈琳的讨曹操檄文写的清楚明白: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这里面因果很清楚,边让被杀,导致“士林愤痛”和“举州同声”,然后再导致曹操军事失败,“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这个有各种旁证,比如同张邈合谋的许汜也是名士,都反对曹操。还有资治通鉴,前面我贴过了,代表一千年前宋朝人的史学观点,就是后汉书是错的。而资治通鉴是相当可靠的,举个例子,如果新唐书或者旧唐书相互矛盾的时候,就以资治通鉴为准,基本上没错。
2.张邈的故事,不知道你从哪里编出来这么一堆,"不念旧情,眼看着曹军没有军粮吃着人肉","张邈张超没有为吕布提供帮助",不会是你自己发明出来的吧,史书上是没有的。张邈因为没啥值得一书的战绩,所以在史书上没怎么提,但没有军事才能为啥就不能是他消极保境的理由?打不过嘛,你还想怎么样?当年蒙古打重庆钓鱼城,钓鱼城是不是消极保境?按你说应该堂堂正正出城和蒙古野战,直捣上都是不是?后金入长城抢掠,那些地方官不也是消极保境?崇祯不信邪,不消极保境的,前前后后送了小十万人进去给后金一个一个吃掉,然后再也没有缓过来,这就是你的意思?
跟历史发明家说话真累。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边让的死亡时间,史书上是有争议的,距离当时最近的正史《后汉书》里说,边让是死于建安年间,而非初平。
: 张邈有没有军事才能,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是他消极保境的理由。张邈张超兄弟把持着兖州西北和冀州南部,直到吕布陈宫反曹最后失败,都没有为他们提供援助,也没有把他们迎进自己的地盘。
: 如果说张邈对曹操有什么过错,那就只有不念旧情,眼看着曹军没有军粮吃着人肉,也不提供援助而已。曹操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攻灭了张邈,而张超也为袁绍所灭。在这件事上,曹操和袁绍实际上才是背信的一方,所以才引起了兖州义士臧洪愤而自杀式的造反。
--
FROM 202.6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