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树位置:
https://www.apsytree.com/tree/O-MF10060研究线索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显示,在武姓群体内,父系属于O-Z44091类型的用户占到4.84%,是该类型全国比例(0.41%)的11倍。
在父系属于O-Z44091类型的汉族群体中,武姓用户占到了该类型人口的2.09%,是武姓全国比例(0.18%)的11倍。而且父系属于O-Z44091类型武姓籍贯高度集中于山西和山东沂水,据此我们推测在O-Z44091下可能存在一支以武姓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研究方案及结果
我们筛选了隶属于O-Z44091类型下的山西吕梁、晋中;山东临沂的4支武氏家族以及数十例分布其他省市的非武氏家族共同细化研究。
结果发现,所选的4支武氏家族以及随机筛选的来自山西吕梁、忻州和辽宁锦州的3支非武氏家族全部归属于O-Y137584分支,7个家族分成了5支并共祖于初唐时期(1370年前),说明了该类型在当时应该有过一定的人口增殖。其中山东沂水2支武氏归属于O-Y137553分支共祖于510年前。
初步估计,该类型约占到中国男性总人口的万分之二。主体分布于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等地,其中在山西,该类型约占到当地人口的0.31%。此外在内蒙古0.11%、辽宁0.10%、北京0.05%、山东0.05%等地亦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综上可知,O-Y137584可以对应到形成于初唐时期(1370年前),人口约占到中国男性总人口的万分之二,主要分布于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等地的一支以武姓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附注:
武姓为排名中国第98位的人口大姓,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山西为当代武姓第一大省,占有武姓总人口的16.4%。其中太原武氏为武氏家族重要的郡望地。
本研究所涉及的武氏家族,从树形结构和现代分布来看,是一个肇源于山西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初唐的,且在初唐时期有过较大人口增殖的一支武氏家族。查史志在初唐时期形成规模较大的武氏家族,主要有唐朝开国功臣、应国公武士彟家族。未审此家族是否与之相关。
武士彟(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隋朝年间,武士彟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李世民即位后,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奖。贞观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定。
武士彟先后娶相里氏、荣国夫人杨氏,后者生下武则天。武则天受封皇后以后,武士彟先后被追赠为周国公、太原郡王等,改谥忠孝。武则天称帝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唐玄宗先天年间,削除帝号,降封太原郡王。
另外,山东沂水武氏家族据其家谱称,始祖武进,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山东沂水县武家洼落户,其后裔陆续分支到各地。沂水各乡镇都有武姓集中居住村庄。据道光癸未《武氏族谱》记载:“始祖讳进,有子四,公长武文通、次武文达、三武文显、四武文明。文显、文明二公后嗣无考,文达公之后有迁居费县者,文明公则世居沂邑。”其子孙有:
武卫,沂水武家洼人,明成化戊戌(公元1478) 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升侍讲,日侍经筵,后升太常寺少卿,兼任翰林院学士,以讲筵多年,积劳成疾,没于都中,蒙赐恤典,得益“文恪”。
武衢,武卫之弟,明成化二十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因进言贬云南通海主簿,後来官至汾州知州。
父系树位置:
https://www.apsytree.com/tree/O-MF10060--
修改:ymsw FROM 120.42.54.*
FROM 27.1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