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人类起源的故事》(大卫·赖克,2018年,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读书笔记,主要观点以及附图1~5都出自该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著。
===
对于欧洲的民族起源,基因研究显示,今日欧洲大部分居民都源自东欧大草原上的原始印欧人。他们在大约5000年前开始向西扩张,借助马和车轮技术,在相当短的时间里面就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取代了原住民(即印欧人到来之前的智人族群)。印欧人的不同分支分别演化成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不同民族,奠定了今日欧洲的基本格局。然而,这些研究还不足以说明,印欧人到来之前的欧洲是什么样子?
考古发现表明,智人最早在大约4万年前从安纳托利亚地区进入欧洲。当时的欧洲与今天相当不同:博斯普鲁斯海峡尚未断开,黑海还未形成,安纳托利亚与欧洲直接相连,欧洲的居民还是更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在智人到来之前,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已经生活了大约十五万年,但他们在智人到来之后的几千年里就完全灭绝了,智人成为欧洲的主宰。然而,从4万年前第一批智人进入欧洲,到约5000年前的印欧入侵,这中间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甚至远远超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而我们对此期间的事件几乎一无所知——原因是这段时期的居民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也无法通过后来印欧人的基因来推测早先的情况。
《人类起源的故事》(大卫·赖克,2018年,以下简称《起源》)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所依据的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使研究者可以从上万年前的古人遗骸上提取DNA,并且进行全基因分析,而不仅是Y染色体和线粒体。因此,现今的研究者可以更全面透彻地分析古代的人群分布和迁徙过程。通过作者等人的研究,可以把印欧入侵之前的欧洲古人历史进行如下描述:
第一阶段:采猎人群
最早的智人进入欧洲时,农业还没发明,因此这批人群是以采集-狩猎为生。这些采猎人群大约4万年前从安纳托利亚进入欧洲的巴尔干地区(下图事件1),然后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分别到达黑海以北的东欧草原和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下图事件2)。这时尼安德特人可能还存在。
大约3.9万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座超级火山喷发,在整个欧洲落下一个火山灰层。在这个火山灰层上方没有发现任何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很可能是由于火山带来的气候剧烈改变,将尼安德特人推向灭绝。智人族群也大部分灭亡了,但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因此,在火山喷发后的几千年里,欧洲的智人又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西欧的奥瑞纳文化。
大约3.3万~2.2万年前,东欧的格拉维特文化向西扩张(下图事件3)。他们取代了原有的人群,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但随后地球进入末次冰盛期,欧洲北部都被冰原覆盖,格拉维特人很可能被迫南迁,人口也大幅减少。
约1.9万~1.4万年前,气候逐渐回暖,伊比利亚半岛的马格德林文化(他们可能是早先的奥瑞纳文化后裔)随之北上,重新占据了欧洲西南部(下图事件4)。此时由于阿尔卑斯冰川的存在,欧洲的西部和东部被冰川阻断,相互隔绝。目前还没有取得这个时期欧洲东南部的古人DNA,但是可以猜测,这时欧洲东南部的人群也兴盛起来。
约1.4万年前,阿尔卑斯冰川墙终于融化,安纳托利亚、巴尔干地区的采猎人群一举涌入欧洲西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马格德林人(下图事件5)。在这次大迁徙之前,欧洲的智人都来自同一个在3.7万年前甚至更早就与近东分离的祖先,因此他们和近东地区人群的血统已经分开较远。而这次大迁徙改变了欧洲居民的血统,重新又与近东地区接近了。
第二阶段:农耕人群
随着冰期的彻底离去,大约1.2万年前,中东地区发明了农业。一批早期的农耕人群从安纳托利亚出发,沿地中海北岸向西发展,占据了欧洲中部和南部,直到德意志和伊比利亚。先前的采猎人群大部分被他们取代了,只有在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北方寒冷地带,采猎人群幸存下来,并在此后上千年里逐渐和农耕人群发生融合。
这些农耕人群占据欧洲大地长达数千年。他们虽然没有文字,但形成了定居村落,并留下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遗迹,例如英国的巨石阵。然而在大约5000~4500年前,这些原住民被从东方草原入侵的印欧人取代了。此时印欧人掌握了先进的马车技术,但原住民已经建立了繁荣的农业,其人口可能远超印欧人,印欧人如何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取代原住民呢?据《起源》推测,鼠疫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如此后世界上数次发生的,欧洲原住民对来自草原的鼠疫缺乏免疫力,因此他们的人口迅速减少,从而加速了印欧入侵的进程。
入侵的印欧人在欧洲定居下来,可能也向残存的原住民学习农业技能,从而转变成新一代的耕种-畜牧混合民族。我们熟悉的欧洲由此揭开面纱。
印欧人的起源
印欧人究竟从何而来?较早的研究认为他们可能起源于东欧大草原,而《起源》把遗传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对此给出了更充分的解释。
《起源》认为,大约5000年前生活在东欧草原上的颜那亚人是一支使用原始印欧语、掌握了马和车轮的民族,他们就是入侵欧洲的印欧人。然而,颜那亚人并不是一个单纯血统的民族,其本身也是一个混血民族。最早使用印欧语的人群可能来自高加索山以南的亚美尼亚或者伊朗地区,他们分出一支进入安纳托利亚演变成赫梯,另一支北上进入草原,和草原上较早的采猎人群融合形成颜那亚人。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今日欧洲所有起源于颜那亚人的印欧语分支,其中与马车相关的名词都是基本一致的,而只有古安纳托利亚的印欧语中没有这些名词。因此,古安纳托利亚的印欧人分支必然来自比颜那亚人更早的祖先,而后起的颜那亚人掌握了马车技术,从而成为欧洲的主宰。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印欧语人群可能和苏美尔人(美索不达米亚)、闪族人(阿拉伯/叙利亚)、埃兰人(古伊朗)在地理上相当接近,但他们的语言完全不同。《起源》指出,在史前时期,从安纳托利亚到伊朗高原这块不大的地域中,存在数个基因和语言都相去甚远的族群,相互之间很少融合。为何形成这种现象,今日仍然不了解。而随着时间推移,早期文明最发达的苏美尔人彻底消亡了,反而是起初并不先进的印欧人凭借武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结
《起源》一书对欧洲和印度的史前人类迁徙进行了相当细致的研究,但对于东亚地区几乎没有涉足,原因是来自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古人类基因非常少,还不足以进行分析。然而,鉴于欧洲的史前智人时期发生过这样多次大规模的种族替代,在东亚地区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情形呢?O3基因的人群是怎样超过其它人群,成为今日华夏大地主体民族的呢?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话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FROM 180.16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