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一下原文,这礼记看上去更多的是在礼不在制,也就是实际上并不是制度规范,看看三卿连在一起的内容:
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特别是前一段从来没看到任何施行,所以看上去更像一种理想制度的规划,而不是实际施行的制度。
最主要的是,我印象中不记得有任何史实描述过三卿体现周王的意志干涉诸侯的施政。
【 在 karin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又搜到杨宽的西周史,有下面一段,
: 当时天子所以能够控制和使用诸侯,首先由于诸侯的卿出于周王的派遣、选拔和任命。《礼记·王制》说:“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这种制度西周确实实行。豆闭簋载:王命内史册命豆闭,“司?艅邦君司马、弓矢”。所谓“邦君”即
--
修改:RuralHunter FROM 116.232.51.*
FROM 116.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