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陵凭5000步兵可以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宋朝步兵却不行?
史遗
以补史遗,以正史观昨天 14:21
作者 | 大力牛魔王
看到写匈奴战斗力的文字,控弦几十万,就以为匈奴有多强大,其实这是误会。
01
尽管后世多称其为匈奴帝国,但匈奴的权力架构却十分松散。
单于只是部落联盟的大酋长,手里的权力远远比不上中央集权的皇帝。
匈奴的军队看起来人马很多,其实绝大多数都只是非常业余的牧民而已。
这些牧民只在秋冬的时间去打仗,主要业务其实还是在春夏搞生产。
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草原上,春夏搞生产是必须的,打仗不是必须的。
狩猎是游牧的生计所在。
单于要负责在秋季组织各部落一起围猎,猎到大批猎物,就开开心心回去猫冬。
猎物少了,冬天难捱了,大家凑一起,干脆去南边抢吧!
这就是匈奴为什么会南下的原因。
非常朴素,没有别的企图。
这种松散联盟下建立起的军队,是谈不上有多强的战斗意志的。
在汉朝记录里,说匈奴战士连脸都不要,只捡便宜的上,从来不攻坚,见势不妙逃起跑来一个比一个快。
那叫一个不讲究。
02
实际上,汉朝军队与匈奴的战斗一直处于一种异态化的战术对立之中。
汉朝主力正面硬刚,能吊打匈奴,但等组织起军团前来,匈奴早就抢完跑了。
而匈奴则是对汉朝的坚城军阵无能为力,只要汉军有了防备,抢劫的收获就会直线下降。
所以在一开始,匈奴南下,汉朝吃了不少亏。
但匈奴的命门很快就被汉朝摸清。
在秋天主动展开防御。耗费很大,而且边疆的权重增加。
这样一来,匈奴的军事威胁就被政治化了。
必须做出应对。
于是汉军开始研判针对匈奴的战略和战术。
500
文物中的匈奴武士形象
03
那么匈奴骑兵对汉军是怎么作战的呢?
骑射,游猎。
就跟驱赶野兽一样,通过骑马机动,冲到近处朝你射箭,然后驱赶恐吓,试图让你在惊慌下自己崩溃。
抱着马脖子跑到地方,下马掏刀子砍杀的也比比皆是。
和五世纪以后的游牧骑兵相比,匈奴从武器质量,到组织训练,到兵员素质,全都不入流。
各个方面其实都被汉军碾压!
这个时候没有高桥鞍也没有双马蹬,骑兵墙式冲击什么的,压根就玩不出来。
匈奴单于想让牧民骑马对包围圈里的敌人发起正面冲击,就和派人送死差不多,最多只能派嫡系部队去,别的部族是绝对不可能听的。
而真那么干了,嫡系死的多了,单于的位置也就没了。
匈奴文明里,把猎物围住就该等着让它累死耗死,在猎物丧失攻击性之前,没有谁会冲进去肉搏 。
白登山无险可守,刘邦被围七天七夜,匈奴为啥吃不掉他?
因为匈奴的政权集权不够,不足以使其突破这种根源上的桎梏去改变战术来追求战略上的胜利。
这样一来,匈奴的优势就只是体现在纵深大,机动快上,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04
汉武帝为啥那么有种?就要出塞去干匈奴?
只有中央集权下的军队,才可以用威权来强调军事纪律,让战士忍受住死亡考验,向敌人发起决死冲锋。
卫青的部队可以,霍去病的部队可以。
500
卫青 霍去病油画作品
但匈奴是做不到的。
在组织不起冲击战法的前提下,想靠骑射吃掉步军的强弩前进,是不现实的。
对射射不赢啊。
这也是李陵军团为什么可以保持行军的主要原因。
匈奴骑兵虽然人多,但在战术上没有能吃掉李陵军团的办法。
只能是一路跟,进行袭扰,直到把李陵的箭消耗完才拿下。
这其实就没有什么战术可言,用的就是最朴素的狩猎猛兽之法。
李陵也就是秋季才会这么被动,要是春天去...
匈奴单于想在春天聚起八万骑兵,得先吐三口血。
骑对步在平地大纵深的战斗打成这样,也就这时候的匈奴骑兵能干的出来。
再往后就没这种好事了。
500
汉朝骑兵俑
05
汉武帝时,汉军战术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匈奴骑射的针对性改良,霍去病骄傲的说以前的兵书都不用看了,过时了。
事实也正像他说的那样。
此后汉匈战争中,汉军使用大骑兵集群冲击的战术,用骑兵集群在春季出动,到匈奴腹地,主动寻找战机,用突击战术,不与匈奴骑兵斗骑射,主动谋求近身搏斗。
从此时开始,大汉骑军打的匈奴生产停滞,经济崩溃,然后内部分裂,投降的投降,西迁的西迁。
而李广抱着骑射战法不放,总跟人玩骑马对射,人少就能胜,人一多就输。
所以,在高桥鞍和双马蹬被发明以前,游牧骑兵集群的战斗力是有限的,也是很容易被针对的。
06
政权组织形式的不同对军队组织效率的影响,更是在军队常规战术选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朝的重步兵,如果带够箭矢,到汉朝去,也能把匈奴打的怀疑人生。
而辽金的战术能力,已经不是匈奴能比的了。
进入中原的游牧组建起威权政府以后,其对军队的组织能力和装备都已经不弱于中原本土的政权。
有高桥鞍和双马蹬的加成,战马数量的绝对优势,军事上的强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否认的。
500
陶马 东晋 最早的成对标准马镫证据
经过千年时光的沉淀,针对步兵的轻骑袭扰,重骑冲击战术,已经彻底成熟。
你步兵进军,我放你前进二百里。然后骑兵去骚扰你,等你军阵立起来防御,我轻骑去圈你后路,骑营先不停绕着找你的薄弱点射箭,一点一点磨你,把你磨的精疲力尽。
你不应战,我就圈着你,断你粮道,不让你取水,有援打援。
你不肯等死,列阵出战,把军阵立稳。我就时不时组织骑兵朝你冲一冲。冲到你面前几十步你阵型还不乱,我就拉开去你侧后重新列阵。
这个方向冲不乱你,就换个方向冲。
你披着重甲能站多久呢?三个时辰?五个时辰?一天两天?
反正你啥时候阵型乱了我啥时候进。
一波不行,再来一波。
你敢动,军阵就可能不稳。
你不动,几波后,你会发现四面八方都有列好的冲锋阵型骑兵。
待你有些精疲力尽,四面八方一拥而上,不仅左右两翼,连屁股后面都有敌人冲上来,你怎么防?
这时候,再训练有素的步军战阵也得崩溃。
骑兵战术发展到宋朝,游牧政权组建的骑兵,从训练到装备,到战术能力,都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了。
只要骑兵不乱上,野外遭遇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无解的。
07
如果辽金算是壮汉,匈奴时代的游牧骑兵就像个婴儿。
所以,李陵投降前感叹每个士兵再有一壶箭就可以支撑到大汉边境了,孤军奋战,深入敌后,几千步兵对数万骑兵,不得已才投降。
反观宋朝步兵却做不到呢?
答案很简单。
如,宋朝的布人甲堪称古代甲胄防御力的巅峰,
500
大宋步人甲
但北方金国有更强大的铁浮屠,就是那个时代的移动坦克,缺马的大宋也是很无奈。
还有西夏的铁鹞子。
把李陵拿到宋朝也一样。
500
铁浮屠形象
再如,贞观年间,数千唐军与八万薛延陀军在诺真水进行了一场大战。
薛延陀人下马列阵、弓弩在前,唐军以骑兵进攻,薛延陀万箭齐发,唐军马匹多被射倒,首战失利。
而后,唐军也下马列阵,顶着薛延陀的箭雨,再度发起攻击。这次直接击溃薛延陀。
同样是冒着箭雨攻击,为什么骑兵不行步兵行?奥妙就在盔甲之上。
攻击薛延陀时,唐军人着重甲,马无甲,所以人无事而马伤;
攻击汉军时,匈奴无甲或只有轻甲,所以人马皆伤。
汉朝和匈奴的装备是有代差的。
但经过两晋时期的杂糅,唐朝200年的技术扩散,到了宋朝时期,两者的技术水平就基本拉平了。
宋朝的兵器、铠甲,对辽国、金国和蒙古人没有任何优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战术与战略是位于成熟先进的军事技术与军事组织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宋有其自身的问题。
不然岳家军怎么解释呢?
--
FROM 106.1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