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历史文化冷知识】0214
唐太宗后期,屡次想看看史官对自己的记录,所用的理由都是:我想看看自己做错了哪些事,给自己提个醒[1]。
贞观十三年,他想看褚遂良记的起居注,特意小心翼翼问了一句:凡是朕犯的错,你都会如实记录吗[2]?刘洎回答他:就算不记在起居注里,天下人也会记在心里。
十四年,李世民又想看房玄龄等人修的国史,看完他觉得玄武门之变的描述隐约其辞,不太满意。他强调:我这么做,就像当年周公诛杀自己兄弟管叔蔡叔,就像鲁国的季友毒死自己兄弟叔牙,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要改一改,直书其事。
特别是这第二次,表面来看是在肯定唐太宗的坦荡,但不经意间却透露出很多细节。比如:他非常在意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和评价,以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干涉史书的修编;又比如,熟知这件事情的史官都认为应该隐约其辞,不能太直白;再比如,最后还是靠李世民亲自暗示这件事的性质应该往周公诛管蔡上靠拢,说明在这之前,史官并非如此认为[3]。
所以信息有时不光在叙述表面,也在推敲之间。
注:
*[1]没有说这个理由是假的的意思,也没有说这个初衷不好的意思;
*[2]没有说李世民真的犯错了的意思;
*[3]没有说不发生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就会干得比李世民更好的意思。
#历史文化冷知识#[/cp]
【 在 NDjokovic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唐朝建立过程的历史该咋写,前面的仗都写成李建成李元吉打的么
--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