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answer/1398326523中科院博士揭穿狼图腾理论谬误,详细用科学解释草原退化原因。
我以东乌旗家畜和草地之间调控关系的论文,刚刚被Ecological applications接收了。因此可以展开讲一讲了。Ecological Applications 是ESA的四大刊之一,非常有声望。稿子一开始投ESA的Ecology。Editor说,文章很好,但是Ecology不收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沾一点人为因素,就要转到Ecological Applications去。然后,转投,送审,领域大佬审稿,一审评价非常好,小修接受。所以,下面内容基本代表科学界最新观点。
很简单,在工业化之前,牧区没有办法打储草,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因此,在1980s之前的东乌旗,是靠天养畜的,我国绝大多数牧区都这样。那么在冬季或者旱灾中,动物所能获得的牧草资源就是有限的。因此,有一个明确的资源上限。也就是说此时的动物种群服从逻辑斯蒂增长,怎么也不会超载放牧。植被和动物之间是动态平衡的,草地基本健康。
然而在工业化之后,牧民可冬储草,可以从外地调运饲料,本地的气候和牧草资源对动物种群增长的约束已经消失了。因此,会出现长期的超载放牧,进而导致草地退化和沙尘暴。
狼在最牛逼的时候,也只能吃到万分之一的牲畜,这跟灾害时期60%的死亡率,小巫见大巫。狼图腾的说法,is based on anecdote not scientific fact.
草地在工业化早期时候的退化,是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客观现象,并不稀奇。北美,南美,南非,澳洲,中国,苏联中亚五国,都陆续进入了这个历史周期。我们中国快经历完这个历史周期了。现在,进入工业化早期的蒙古国,也进入这个历史周期。这是蒙古国今年频发沙尘暴的一个原因。
详见观网拙文。
https://m.guancha.cn/liang/2021_03_29_585584.shtml
我在狼图腾故地——东乌珠穆沁旗工作了13年。书里面提到的地点我都重走了一遍。我仔细整理过当地档案,在灭狼运动之前,东乌旗被狼捕杀的牲畜占当年存栏的万分之一。因此,狼图腾的科学前提是立不住的。
狼图腾是北方沙尘暴集中爆发的时候火起来的。沙尘暴的热度,堪比前两年的pm2.5。狼图腾的热度,因此也堪比柴静的《穹顶之下》。这本书提出了两个最容易普及的解释。1,狼被打没了,2,农耕文化入侵了。这一点是非常容易被群众接受的。但是,这并不是科学事实。狼的因素已经前面已经解释了。农耕方面呢,东乌旗也没有大规模的开垦区。但是,通俗易懂,是大杀器,容易被接受。事实上,当时学界,即使是生态学水平高的留美学者,对以上两个观念也是认同的。
东乌旗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在解放前,草原上人口和牲畜是稀缺资源,而土地不是。因此,乌珠穆沁王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带领绝大多数部众和牲畜北迁。乌珠穆沁草原人口迁走了3/4。而这个地方是4.7万平方公里,半个韩国那么大,长期不足5万人口,牲畜在1947年只有20万头。所以,狼图腾中的毕力格老人才能带着生产队去乃林高勒放牧。如果在正常的牧业旗县,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各个苏木乡,各个行政旗县,各自的驻牧地区,都是在清朝时候划定好的,即使遇到灾害,需要借地走场,也是需要商量的。
书后面的东部蒙族干部,和抓天鹅的汉族盲流农民,在现实中是有的。是因为锡盟在东部和兴安盟、哲理木盟、赤峰接壤。锡盟在乌珠穆沁草原由于上述历史原因,人口稀少,不少兴安盟和哲理木盟的农牧民越境放牧和耕种。因此,锡盟从自己的农业旗县,太仆寺旗和多伦县,招募了农民,沿着行政边界,建立了一些定居点,进行守边,即招垦vs盲流。为了让招募来的农民安心定居,所以给他们配了拖拉机,书里和电影里面也是真的。因为东乌旗人口稀少,草地资源丰富,所以外来人口一直是一个治理难点,而且比书里写的更为复杂。在十八大之后,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现在这些区域的生产活动已经很少了。可是迁入大量外来人口的呼热图淖尔和乌尼特牧场,牧民草场少,生态保护任务较为艰巨。
东乌旗这个地方自然气候较为艰苦,但是绝对是富庶的地方,接纳了数量极多的知青。这些知青的家世一般较好,多为部委子弟。因为这地方有个突出部,苏联钳形攻势,包抄东北的必经之路。现在45年苏军进军东北的坦克车车辙还能看到。所以,那个时候,对苏防御的农六师(今天的乌拉盖开发区),是抵着苏军刀锋的,一旦战争打响,必然要集体玉碎的。同理, 因为这个地方重要,所以二连浩特-阿巴嘎旗-东乌旗-乌拉盖农六师一线的知青,是根红苗正的那一批。80年代后,他们回城后也都纷纷走上领导岗位。其中,前国家首席畜牧业师贾幼陵前辈,在东乌旗干了13年兽医,后来主管中国草原业务。他游过牧,精通蒙语,改良过畜种,对草原和游牧的理解是全国第一流的。大家可以去读他的文章。其它知青的理解,不如贾幼龄前辈精准。
--
FROM 22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