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的问题不是翻译造成的
而是原始概念本身就有问题
把中世纪的社会制度用封建做概括,本身就没有抓住本质
同样,把更早的历史时期用奴隶制度概括同样有问题
更合适的概括应该是
古代社会-古典社会
两者间的分界就是轴心期
之所以有这两者的区别,确实是因为奴隶制
但奴隶制的作用原理有点特殊
奴隶制,其实不能算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制度
它存在的前提是,文明与周围的文明存在文明层级的差距
也就是说,周围有可以掠夺可以奴役的蛮夷
而这种状态就是古代文明的普遍现象
因为始终存在着可以掠夺的蛮夷奴隶,所以奴隶生产始终比较重要
自耕农生产始终比较次要,所以军事部门在文明内部是最重要的部门
统治技术,比如官吏选拔、司法这些文官技术就不会太重要
意识形态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随着文明扩张,文明间逐渐接触,因为彼此没有代差
于是很难单纯依靠军事技术获胜,因此军事技术的进步达到了瓶颈
意识形态开始变得重要,文化开始发展,于是进入了轴心期
最终,主要文明的意识形态成熟,文明的治理能力大幅度进步
即使不再有大规模的奴隶劳动力输入
更加完善的文明治理能力也可以在自耕农的基础上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于是,历史进入了古典时期
西方的中世纪,中国的帝制时期,共同的特点自耕农是其基本的社会基础
奴隶仍然存在,但已经无法成为主流
(农奴是农民,而不是奴隶)
至于,在此基础上是否有裂土封疆根本不是重点,这只是具体的技术细节
btw:奴隶生产,总是因为文明之间有代差,近代的黑奴贸易
也是因为西方殖民者与黑人有代差
【 在 simazl (谁主沉浮)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不叫封建社会,这些都是强行翻译对照造成的混乱,就跟冯诺依曼的冯跟中国的冯姓不是一回事一样的道理,只是复用中国已有的名词概念,比新建一个名词概念更容易理解,但是这种投机取巧却造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概念混淆。
: 秦朝政治制度太超前,只是经济上由于生产力限制还停留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上,所以拿马克思那一套形容中国这套不太准确,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是跨生产关系的,地主阶层的政治权利基本被中央收缴,中央政府有自己的科举选拔自己的官僚系统,地主阶层只能保留收租这种基本的财
--
FROM 120.2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