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拿六国相印到处跑,说明在秦以前的时代,方言的差距并不大,至少在口语语法上经过简单的培训是可以满足交流需要的
比较快的语言变化,第一次是发生在两晋,中原地区的语言变化太快,导致福建、广东跟不上了
隋唐科举兴起之后,官话的推广才变得十分有必要。科举之前,推广官话没啥动力和好处
宋朝的时候,官场上分派别基本是按地区分的,司马光的山西党、王安石的江西党等等,站队的时候不是看政见而是看出身。像苏轼这种四川人,两边都不太喜欢,好在官话普及的很好,苏轼在陕西、山东、杭州、湖北、广西、海南做官基本没有什么障碍,苏轼在海南办教育,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现代人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是因为完全体会不到古代语言、交通方面存在的障碍。
最牛逼的宋代福建人是朱熹,也只能靠文字传下思想,说福建话在当时不可能当什么大官。
早些的二程,不仅留下身后名,身前可是当过大官的,因为二程是洛阳人,类似今天的北京人,说的是标准官话。
--
FROM 125.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