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联可能对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进行打击,日本方面是早就有所准备。关东军在中苏边境修的17个筑垒地域就是防备苏联的。但是,日本方面对于苏军出兵的时间是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导致自己的战备工作没有完成。
日本人在东北修的17个要塞,这些要塞一方面是作为进攻时的出发阵地,同时还有防备苏军进攻的用途,估计对面的苏军也有类似的筑垒地域。
苏军出兵东北的地图,应该说苏军进攻的路线并没有太出乎日军的意料,但是时间是日军估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在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一个和平协定,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苏联人,都是明白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是一个缓兵之计,两边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虎视眈眈,眼睛都不眨的盯着对方,防止对方对自己下手,尤其是苏联从苏德战争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段时间。而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双方都明白,暂时两边打不起来了,所以无论是苏军还是日军都开始把原来远东苏军和关东军的一部分兵力抽调到其他战场,同时抽调的还有原来储存在这个地区的物资弹药武器等,远东的苏军抽掉了约40万人以及80000节车皮的弹药,而关东军抽调的更多,整个关东军精锐几乎被抽调一空,而在日本准备本土决战时,关东军储存的武器弹药也有三分之一和军用飞机几乎全部被运回日本本土。
新建的关东军连这种92步兵炮都缺,刺刀都不够数。
远东的苏军中,BT7这种老坦克也还有,一般苏军坦克旅里边3个坦克营里边,有2个用T-34/85,还有一个是用BT。不过这种苏联人的老坦克对付日本人也没问题。
在苏德战争还在继续的时候,苏军是不可能发动对日本的进攻的,这一点日本人十分清楚,所以才敢放心的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物资投入太平洋战场,而到了1945年4月,德国的投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这个时候苏联对日本作战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日本人是一方面希望苏联调停,同时就是重建关东军,就是利用日本在东北蒙满开拓团作为兵源,重新组建关东军,但日本从东北调走的不只是部队,还有大量物资,在组建新部队的时候,缺乏物资是最头疼的,为了组建新建师团,连伪满洲国军手里那些本来被日军淘汰的武器,日军又给收回来用上了。
日本人忙着重建关东军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忘记盯着苏联的动向。苏联要想从欧洲调兵增援远东地区,只有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日本人对于这条铁路研究的很透彻,日本人根据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计算出来苏军要想把欧洲战场的坦克集团军调到远东,要到1945年的9月才行,而东北地区到了9月就已经是很冷了,而如果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就要等到1946年开春以后了,到了那个时候重建的关东军要打苏联是没戏的,但是凭借着预先构筑的要塞工事还是能够保住中国的东北的,所以日本人就是加紧训练新建的部队,而战备工作也都是按照苏联在1946年参战作为时间点来准备的。
从欧洲调来的苏军把重武器都留在原地,直接从工厂接受新的武器,这样就大大的节约了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使苏军能够在8月前完成兵力物资的集结。
而苏联人对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也明白,但是斯大林说了在欧洲战场结束以后3个月对日作战,也不是信口开河的,苏联人为了充分利用铁路的运力采取了几个措施,一个是从欧洲调来的部队,把坦克等重武器都留在原地,只有人员过来,反正去远东要路过乌拉尔,路过乌拉尔的时候,直接从坦克工厂拿新的坦克,而且原来远东的苏军也是早就开始换装新式坦克,不过到战争爆发,远东苏军的换装也没有全部完成,苏军的坦克里边还有40%左右是BT这种老玩意,不过对于对面的日军来说,就算是BT这种坦克也够致命的了。
--
FROM 114.22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