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宋代的例子,国子监全是官员子弟
《宋史》志一百一十 选举三(学校)
“凡学皆隶国子监。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初无定员,后以二百人为额。太
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及三舍法行,则太学始定置外舍生二千人
,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谕月书其行
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季终考于学谕,次学录,次正,次博士,
后考于长贰。岁终会其高下,书于籍,以俟复试,参验而序进之。凡私试,孟月经义,
仲月论,季月策。凡公试,初场经义,次场论策。试上舍,如省试法。凡内舍,行艺与
所试之业俱优,为上舍上等,取旨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以俟殿试;俱平若一优一否
为下等,以俟省试。
元祐间,置广文馆生二千四百人,以待四方游士试京师者。律学生无定员,他杂学废置
无常。崇宁建辟雍于郊,以处贡士,而三舍考选法乃遍天下。于是由州郡贡之辟雍,由
辟雍升之太学,而学校之制益详。凡国子以奏荫恩广,故学校不预考选,其得入官赐出
身者,多由铨试。”
《宋史》志一百一十一 选举四(铨法)
“太祖设官分职,多袭五代之制,稍损益之。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等。吏部铨惟注拟州县官、幕职,两京诸司六品以下官皆无选;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武臣剌史、副率以上内职,枢密院主之,使臣则三班院主之。其后,典选之职分为四:文选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铨,武选曰审官西院,曰三班院。元丰定制而后,铨注之法,悉归选部: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铨为侍郎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文臣寄禄官自朝议大夫、职事官自大理正以下,非中书省敕授者,归尚书左选;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职事官自金吾街仗司以下,非枢密院宣授者,归尚书右选;自初仕至州县幕职官,归侍郎左选;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归侍郎右选。凡应注拟、升移、叙复、荫补、封赠、酬赏,随所分隶校勘合格,团甲以上尚书省,若中散大夫、阁门使以上,则列选叙之状上中书省、枢密院,得画旨,给告身。”
【 在 karin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一本正经扯淡呢,两府两制三司台谏,内阁九卿翰詹科道,靠门荫的占几个?
--
FROM 223.7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