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时间,就简要说下
闭关锁国起于明初洪武三年,明末才放松了些,整整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
清承明制,清初实施过短暂海禁
康熙说:“向虽严海禁,其走私贸易,何尝断绝。”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对奉差福建广东回京后的内阁学士席柱说:“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所何待。”又说:“凡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一直到雍正上台,1724年正式开始明朝一样的严格海禁,持续了80多年到1811年又放松了
明清的闭关锁国主要出于朝廷经济因素和防御海盗目的,并不是主要针对传教士入华(无禁止传教士入华命令)
当然海禁确实造成入华交通不便,所以,也正是明末放松海禁,传教士来华才多起来
清初顺治、康熙都是很喜欢雇佣传教士。传教士在华数量与明末无区别
到雍正刚上台,就做了政策转折,海禁(贸易),并且来华传教士严禁传教(入华可以,搞技术也可以,就是不许传教)
为什么雍正刚上台就急着颁布这个政策
原因有两点
其一,传教士插手皇位继承事件:Mourao,葡萄牙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康熙间来华传教,与贝子允禟过从甚密。时任北京神学院院长莫乌隆神父的上司若奥·保罗·戈桑尼(JoaoPauloGozani)称Mourao是“唯一受康熙帝本人、其子女和朝廷高官们尊重的人”。康熙帝在位时,对立储问题犹豫不决。诸位皇子为争夺大权,各树党羽。时管理北京南堂的穆敬远和皇子允耱关系亲密,因而他暗中帮助允搪,甚至利用康熙帝对他的信任,曾上书奏请皇上立允 糖为皇储。又向驻守塞外的近卫将军年羹尧求情 ,请他为拥立允禟出力。雍正帝继位以后 ,即对允禟党羽进行报复。
其二,教皇禁止中国教徒祭祖事件: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发布了“教令”,禁止在华传教士将天主教“华化”,不许教徒参加祭孔、祭祖。信教的官员、进士、举人、秀才也不许进入孔庙行礼,不许祭祖。1715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颁布《从这日起》通谕,宣布在华传教士不得重提中国礼仪问题,违者将被视为异端而革出教门。
清廷以儒家为统治基础,教皇的通谕这是“动摇国本”。
有上面天主教自己作死的两点,雍正上台就风风火火的严禁来华传教士传教(仅限制传教,清廷雇佣传教士搞技术并不受影响)
清初满清就吸收西方传教士帮助治理历法,朝廷制定历法的机构是钦天监。1725年(雍正朝,也就是严格海禁第二年,明粉所说的“西学东渐中断时期”)钦天监首次出现传教士担任监正,1753年西方人又囊获左监副、右监副职位。
1752年(乾隆朝)由奥地利传教士刘松龄、德国传教士鲍友管、葡萄牙传教士傅作霖、清汉臣学士何国宗、明安图合作完成《仪象考成》这星图及星辰黄道经纬表
1774年(乾隆朝)第二次金川战役中,乾隆让会设计火炮的葡萄牙传教士傅作霖给清军设计新式火炮,本土制造。
可见即使在清朝海禁严格的80多年时期(明粉称之西学东渐中断时期),中国与西方传教士的技术合作从未中断
下附乾隆朝来华传教士名录
--
FROM 101.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