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消散在时间里,却留在了地名里 | 古越语 壮语 侗语 布依语 白语 蒙语 满语
原创 承蔚 柳岸浅草 2019-04-16 20:49
中华大地,每个地区的地名,都有自己的特色,引人遐想。比如,
为什么江浙地名多“乌, 余, 姑, 句“?
为啥合肥附近的村子多叫“小郢“?
广州地名里高频出现的“滘, 涌“是什么意思?
还有的地名,是否记录了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比如厦门的曾姑娘,她到底有过怎样的人生?
地名的故事说不完,本文主要讲讲那些看似汉语,实际由来于其他语言的地名。这些语言包括已经消逝并且可能永远无法探究的古老民族的语言,也有现在依旧可以查到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
江浙 & 古越语
江浙一带的地名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加上一些古地名会更明显。比如:
句章,句容,句余,句无,句庐山;
姑苏,姑蔑,姑末,姑熊夷;
乌程,乌伤;
余杭,余暨,余姚,余干;
无锡,无盐,芜湖。
而古代云南、越南一代曾有过类似的地名:句町,姑幕,姑复,无功,无编,余发等。
就连吴王、越王的名字也:
句践,句吴,夫差,夫概,余善,余祭,无余,无壬,无疆……
这是为啥呢!?
秦朝之前,也就是上古和夏商周时代,从江浙到广西沿海一代生活着众多部族,统称“百越“。
《汉书·地理志》: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过秦论》:“(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
后来部分百越人和秦人、汉人融合为今天的汉族,部分被识别为今天的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布依族,还有的在东南亚建立了国家,如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泰国的泰族等;甚至还有的可能远走太平洋诸岛。
汉语地区的地名常常是齐尾式,如X村,X屯,X庄,X营;江浙地名多齐头式,齐头式地名下文还会有很多。
不知道古越人在江浙一带的生活有没有上万年,后来他们移居他乡或融入华夏,但永久地把语言刻画在了这块土地上。
但这些地名的含义,实在是难以考证;而西南地区的地名,还能在当代少数民族语言里找到根源。
贵州黔西南 & 布依语
用汉字表示其他语言的发音,时间久了,人们难免牵强附会, 强行找汉语解释,并口耳相传。
贵州黔西南有两个邻近的地方,一个叫者相镇,一个叫纳孔寨,有说法称:诸葛亮曾在此建营,操练兵马,故称宰相城,讳“宰“而称“者“,即“者相“;而“纳孔“即“接纳孔明“。
然而,贵州民族报评论员郭懋指出,诸葛亮并没有去过这个地区,而且布依族地区的地名很多以者,纳(那)开头:
者坎,者忙,者龙,者秧,者闹等,
纳马,纳西,纳坎,纳妹,纳力等。
纳(naz)在布依语中的意思是田地,所以者相和纳孔实际是布依语地名。这些地名,承载了布依族先民稻作农耕的生活史。
贵州含有那的地名数不胜数:
广东 & 壮侗语
广东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总觉得在这里,历史流逝的速度都变慢了。
广东现在地名有很多云*,博*,六*,罗*,当然也有上文提到的那*。
云浮,是广东的一个地级市,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美:在神秘的粤西山区,云朵若隐若现。
然而广东西部西南部,云开头的地名有很多,如:
云城,云安,云卜,云贡,云路,云步等
云在粤语中读作wen,壮侗语人读作vun,广西部分地区读wun;
浮在粤语里读fau,壮语中苦竹是pau,语言学者推测云浮最初的实际的含义是种苦竹的人(聚居生活的地方)。
博,据考证是百越语“山口,水口“的意思,粤西有博美,博怀,博贺等,琼州海峡对面的海南岛上,有著名的博鳌,本篇论文里没有提到,但相对于网络上的“往昔万年,南海龙王敖钦的女儿小龙女艰难中诞下一子,名鳌“的地名故事,这里的“博“同样指河口的意思可能性大一些。而且博鳌也确实是个河口。
除了博以外,两广地名里“百“、“北“,也有河口的意思,最有名的当属历史课本出现的广西百色,是洗衣河口的意思。
众多“六“和“罗“开头的地名也形成了地名群,六在壮语中是“山谷“的意思,罗可能是壮语的“山谷、下面“,也可能是侗语的“田“。
这些地名仿佛可以让人看到百越先民在两广地区留下的足迹。
还有一些较为有名的地名例子。
顺德是知名度较高的美食之乡,广东四大园林之一的清晖园所在地是顺德大良镇。古壮人分黑白红花黄五支,其中黄壮人又叫黄族或大良族,在他们活动的区域留下大量带有“良“的地名。“大“指土地,大良,即黄壮人的土地。
湛江市的霞山区,曾经是法租界,现在因水产市场闻名(于我心),有学者认为,这个美丽的名字,同样来源于壮语,“霞“指毛草,“山“指桄榔树,所以霞山可能曾经是用毛草和桄榔树命名的古村落。
云南大理 & 白语
在苍山洱海间的大理,白族占总人口的68.29%, 许多看似汉语的地名也源自于白语,如:
德和村:berp zit baot,berp zit意思是白纸,白酒,baot 是坡。同时有传说该村曾经从事过纸张相关的制作。
金圭寺:听起来像个用金装饰的寺来命名的,实际上,白语为jil guid ssix, jil是毡子,guid指的是制作毡子,渔网等,ssix是村子,所以这个金圭寺实际的意思是以制作毡子为生的村庄。
贵州及陕甘湘鄂川渝滇 & 苗语
苗族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民族,曾经生活在黄河和长江下游中间的区域。相传他们的首领是蚩尤,被黄帝战败后,向西南迁徙。历史上总共经历了五次大迁徙,现在主要居住在贵州及邻省山区。
有位学者发现陕西有一些含“摆“的地名,如常家摆,二里摆等;全国大约有1230个含“摆“的地名,而苗族聚居的贵州,有其中的73%。
在苗语中,摆是山坡的意思,山坡作为地名时,也常用“排“和“报“表示。
而剩下27%的含“摆“地名,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又与苗族的迁移路线较为一致!
所以“摆“是苗语地名,追随含“摆“地名,可以勾勒出五千年来苗族人民惊心动魄的迁徙史。
东三省 & 满语
我的家乡东北有大把地名看似汉语实际上来源于满语,比如:
吉林:满语是“吉林乌拉“,意思是沿江;
牡丹江:满语是“牡丹乌拉“,意思是蜿蜒的江;
松花江:满语是“松花乌拉“,意思是银色的江;
张广才岭:意思是好运山,不是一个人名
兴安岭:“兴安阿林“,意思是金山
还有现在在俄罗斯境内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旧称:“海参崴“,意思是“海边的晒网场“或“海边的渔村“,让人误以为这里生产海参。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则是“东方统治者“,寄托了俄国当年的野心。
两年前刚刚知道这些的震惊促使我开了本号,写了第一篇文章:东北的这些特色,竟然都来源于满族 ,里面也有一些介绍。
东三省 & 蒙语
在我的家乡阜新地区,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要超过满族,清代属于蒙古土默特左旗,地名中的蒙语背景远超当地人的想象。(紧邻内蒙古的辽西城市)
王府镇曾经有过一个蒙古王爷府,如今只有存有影壁了。据说是解放前几年,起火被烧毁了。
我出生并生活了15年的彰武县有座明代的烽火台,小时候写作文会写到家乡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脑补“彰武“就是“彰显武功“的意思吧,谁知彰武是蒙语音译:有苍耳生长的地方!
阜新有条细细的河叫细河,也有行政区叫细河区,可它们也曾是蒙语:锡日塔拉河;还有一风景区海棠山,山里并没有海棠,因为名字也是蒙语“亥台山“音译而来的。(毁意境系列)
山西 & 不知道什么语
在南方山区里,语言更容易保留。在北方,一次次民族大融合,地名的底色不断被洗刷,原本的意思或许很快就消失了,很难考证,留下的往往是一些后人脑补出来的传说。
比如辽宁有个地名叫“马尔墩“,是“陡峭、阻隔“的意思,后来随着汉人迁入,这个名字逐渐演化成“马二屯“。乾隆得知后深感不安,并用马尔墩做例子颁布在盛京地区“禁用汉语代满语地名“的御旨。
语言的代替发生的就这么猝不及防,何况是胡汉交界,打了几千年仗的山西地区。
山西有些地名虽然不能确定是什么语言,但还留着当年北方部落、方国的痕迹, 比如:
屯留:县名起源于春秋时期赤狄的支属“留吁“,出自《易经》。公元前593年被晋国灭,称为纯留,战国时称屯留。
娄烦:娄烦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较为强大的北方部族,后被赵武灵王所灭。这个部族的名字却变成地名流传至今。娄烦这个词本身的来源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可能是蒙语“红色“的意思;也有人说娄烦和楼兰同宗,被赵武灵王灭国后西逃建立楼兰国。
黎城:黎城在商代为一个方国,被周文王打败,武王又封黎侯国。隋朝始称黎县。
《史记.周本纪》:(文王)“败耆国“
《尚书.正义》:“耆,即黎国也“
结语
地名可以呈现一个族群的生活方式,迁徙路线,演变历程,还有族群背后个体的或婉转或雄壮的故事。透过它们,仿佛可以拨开迷雾,看到曾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变得鲜活。
参考文献
[1] 杜娟.探寻大理市白语地名背后的历史宗教文化[J].文山学院学报, 2018, (31) : 29-32
[2] 郭懋. 曲解民族语地名,伤害的岂止是地名本身[J]. 贵州民族报, 2017(01) : 1-2
[3] 李泽春. “那”地名,“那”文化[J]. 黔西南日报 2017,(05) : 1-2
[4] 马显彬. “霞山“地名考释—名族遗留地名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 : 110-113
[5] 盘秋梅,贺瑞雅. 说地名次“摆”[J]. China place name, 2018(7):22-24
[6] 绍珠兰. 广东地名中的壮侗语底层词[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 (25): 20-27
[7] 王敏娜. 乾隆曾下旨保留抚顺的满语地名[J]. 辽宁日报, 2017(013):1-2
[8] 肖何盛. 粤语底层地名词小议[J]. China place name, 2018,(04): 18-21
[9] 赵明. “海昏”地名来源新探[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 (51) : 116-122
--
FROM 220.19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