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有自己的史料来源,不是把宋方有关辽的记录copy一份那么简单。还是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战报会撒谎,战线不会撒谎,宋军山西方向没越过朔州,河北方向没越过易州。如果互相偷家就这的话,辽军当然不会顾忌,连续冲破两道防御,继续奔冲深入宋腹地。辽国主动投奔宋朝的人头数,辽国深入宋境内的一次掳掠就回本了。宋朝也算明白账呢,让辽军南下白吃白住来旅游,还不如每年给三十万打发走划算。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怎知辽人不提?这些史料哪个不是汉人,蒙古人用汉字写的?怎么分来源是辽是宋?史载并州方向辽军每战皆败,与岢岚军草川城两战皆败,人马尽丧,仅数十骑得脱,火山军在朔州“杀戮甚重,获马牛羊、铠甲数万计。”……王超的情况前面早分析了,并没有否认受到指责,但并未深究,战后还出镇天雄军,颇受倚重,死后封鲁国公,即便是封常清之类当时就杀了的也有史家认为不是人家过错,战争的走势分析,王超最多是侦知辽军绕过瀛州直抵冀贝大名时,也就是十月底,行动反应相对迟缓而已。至于宋要赎回百姓,辽叛逃内附的百姓没有么?咸平三年,契丹应州节度使萧锡刺弟肯头、虫哥等率众归宋,幽州衙校马琼照、朔州衙校韩贡举族来归;咸平四年,契丹梁王耶律隆庆下内四友班首兼北宫都博田风容等来降;咸平五年,于越耶律休哥原部下大林寨使王昭敏等归宋,契丹大将萧继远下属刘澄、张密等降;咸平六年,契丹奚王知客阳勍、平州牙校韩守荣等举族来朝。景德元年,频繁归朝者更是数不胜数。辽一直在人口方面吃亏,叛逃频繁有苦难言,而且辽的人口不如宋的十分之一,迫切希望裹挟些人口,认为重要,宋则九牛一毛,以这个论胜败是不是有些儿戏?而且,即便辽军认为自己没吃亏,也跟澶渊之下战局谁更被动,没有必然关系。
--
FROM 223.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