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的档案显示, 在1945年5月10—11日的一次会议上, 负责确定原子弹投放目标的目标委员会 (Target Committee) 把京都正式确定为原子弹计划的头号目标 (2) 。在落款5月12日的会议记录中, 京都被标为一号目标 (3) , 并附如下描述:
(1) 京都——该目标属城市工业区域, 有100万人口, 曾是日本的首都。因日本其他地方已遭到破坏, 故现在很多人口及工业设施正在向京都集中。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中心。从心理学的角度, 把京都列为目标, 将使那里的人们更迅速地认识到这种武器的强大威力。[列为AA级目标][5]
以上记录显示, 京都成为原子弹计划首要目标的原因在于它的文化价值——鉴于京都在日本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原子弹投放在京都将对日本国民形成心理震慑, 从而加快日本投降。这份会议记录中的另一处还专门提到了目标委员会在选择轰炸目标时在心理层面上的考虑:
(7) 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选择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对日本造成最强烈的心理影响;使原子弹的首次使用获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并迅速使其获得国际性的认可。
从这个角度讲, 京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能深切体会到这种武器的重要性。广岛[作为目标]的优点在于这个城市的大小与地形, 使城市的大部分地区更易于被瞄准。东京的天皇宫殿比其它目标更为著名, 但其战略价值微乎其微。[5]
从这段论述来看, 京都被列为原子弹目标的战略优越性正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从文化价值上, 其战略意义不但远超于最后真正成为原子弹目标的广岛, 甚至超过知名度更高的东京天皇宫殿。换言之, 在目标委员会看来, 摧毁作为日本文化象征的京都, 比摧毁作为日本统治者象征的天皇宫殿, 对日本造成的心理震慑更为巨大。这一策略不仅将对日本知识分子造成巨大影响, 更有利于原子弹的武器威力迅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甚至可以说, 摧毁拥有巨大文化价值的京都,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 一度成为了可能摧毁日本的另一种“核武器”。
《世界遗产京都二战幸存考》左拉拉
--
FROM 119.123.198.*